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模式与制度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模式与制度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 监管模式与制度体系 主导性力量 社会权力配置 公益诉讼
【摘要】: 近年来,国内相继爆发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尤以2003年“非典”所引发的风暴最具影响力和杀伤力,这不仅使部分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权益受损,而且使整个社会陷入极度的恐慌,阻碍了公民食品安全利益的实现,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正是在这一年,食品安全受到特别重视,政府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改革,并于2004年确立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综合监管模式。然而,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尚不成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很多问题尚未厘清与定位,如监管的理论基础、监管主体的职权分配以及相关纠纷的救济制度等。直至今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层面的设计仍旧无法满足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需要。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防止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食品安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制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 研究中,笔者首先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理论出发,对食品安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经济学方面运用了供给与需求理论、成本与效益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学方面运用了组织理论、行政问责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法学方面运用了价值法学、权利法学以及权力法学等基础理论,以多学科的视角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全方位的分析,为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重点考察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监管法律制度与实务上在实践层面的运作,并通过与我国监管现状的比较分析,归结了国外相关模式的经验启示:监管机构体系由分散趋于集中;拥有协调监管权运作的独立机构;合理的监管权责分配;中央与地方的多种协调机制;设置适量的地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这些经验对我国现行综合监管模式的改进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从监管主体的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了创新架构。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以“主体——权力——责任”为研究范式和实践进路,提出了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大力培育社会中间层,积极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中间层——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为了在实践中形成牢固的食品安全网,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研究中着力分析了监管主体的权力(权力)配置和责任承担问题。 最后,提出了保证监管模式有效运行的法律制度架构体系。从整体而言主张完备的监管法律制度体系需要满足五个基本要求,即完备性、全程性、开放性、衔接性和区域协调性;从具体角度主张完善八项实体法上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法上的救济制度。实体法上的八项法律制度主要是指:从被动到走向主动的行业自律制度:从模糊走向明确的政府责任约束制度,从缺失走向完善的信用制度,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标准制度,不断先进的检验和监测制度,不断法制化的风险分析制度,不断透明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高效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程序法上的救济制度除阐述传统司法救济制度外,强调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并对相关起诉主体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等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论文之研究希冀提供政府相关单位作为日后修法或立法之参考,与有助于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之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模式与制度体系 主导性力量 社会权力配置 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论11-24
- 1.1 研究缘起11-12
- 1.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20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20-21
-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21-24
- 1.3.1 基本概念界定21-22
- 1.3.2 研究方法22
- 1.3.3 研究路线22-23
- 1.3.4 论文框架23
- 1.3.5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难点23-24
-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24-36
- 2.1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基础24-28
- 2.1.1 食品安全监管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24-26
- 2.1.2 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分析26-27
-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27-28
-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管理学基础28-30
- 2.2.1 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理论分析28-29
- 2.2.2 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问责理论分析29
- 2.2.3 食品安全监管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29-30
-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学基础30-36
- 2.3.1 价值法学:安全价值为最高价值目标31-33
- 2.3.2 权利法学: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并重33-34
- 2.3.3 权力法学:全面管理—适当干预的方式转变34-36
- 第三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评36-58
- 3.1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察36-44
- 3.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集中型分散36-39
- 3.1.2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型集中39-40
- 3.1.3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型协调40-42
- 3.1.4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合并监管型42-43
- 3.1.5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杂乱分散型43-44
- 3.2 主要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察44-46
- 3.2.1 印度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察:多部门分散型44-45
- 3.2.2 泰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察:高度集中型45-46
- 3.2.3 巴西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考察:内外区别型46
- 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综合监管型46-55
- 3.3.1 多部门综合监管模式47-48
- 3.3.2 现行监管模式的缺陷48-49
- 3.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个案分析—以北京福寿螺事件为例49-55
- 3.4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经验启示55-58
- 3.4.1 监管机构体系由分散趋于集中56
- 3.4.2 拥有协调监管权运作的独立机构56
- 3.4.3 合理的监管权责分配56-57
- 3.4.4 中央与地方的多种协调机制57
- 3.4.5 设置适量的地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57-58
- 第四章 基于监管主体角度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选择58-71
- 4.1 构建“三位一体”监管模式58-65
- 4.1.1 主导性主体:发挥主导性力量作用的政府59-62
- 4.1.2 整合性主体:发挥整合性力量作用的社会中间层62-63
- 4.1.3 基础性主体:发挥基础性力量作用的社会公众63-65
- 4.2 监管主体的权力(利)配置65-67
- 4.2.1 政府监管主体:国家权力的配置65-66
- 4.2.2 社会中间层监管主体:社会权力的配置66-67
- 4.2.3 公众监督主体:个人权利的配置67
- 4.3 监管主体的责任追究67-71
- 4.3.1 政府监管者的责任追究68-69
- 4.3.2 社会中间层监管的责任追究69-70
- 4.3.3 其他监管主体的责任追究70-71
- 第五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有效运行的法律制度体系架构71-87
- 5.1 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71-73
- 5.1.1 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基本法和具体法的结合71
- 5.1.2 法律制度体系的全程性:从农田到餐桌的贯穿71-72
- 5.1.3 法律制度体系的开放性: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的接轨72
- 5.1.4 法律制度体系的衔接性:食品安全与农产品立法的衔接72
- 5.1.5 法律制度体系的区域协调性:农村与城市的差异72-73
- 5.2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73-81
- 5.2.1 行业自律制度:从被动到走向主动的内部约束73-74
- 5.2.2 政府责任约束制度:从模糊走向明确的制衡机制74-76
- 5.2.3 信用制度:从缺失走向完善的外部环境76-77
- 5.2.4 标准制度: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标准体系77-78
- 5.2.5 检验和监测制度:不断先进的技术支撑78
- 5.2.6 风险分析制度:不断法制化的评价基础78-80
- 5.2.7 信息披露制度:不断透明化的信息网络80
- 5.2.8 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不断高效化的应变措施80-81
- 5.3 食品安全监管纠纷解决制度81-87
- 5.3.1 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纠纷的传统制度82
- 5.3.2 公益诉讼: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纠纷的创新制度82-87
- 第六章 结语87-89
- 6.1 研究结论87
- 6.2 具体方略87-89
- 参考文献89-92
- 附录1 访谈提纲92-93
- 附录2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93-94
- 附录3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94-95
- 致谢9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德凡;;论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李晓磊;;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6期
3 锁放;;从比较法的角度谈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完善[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4 锁放;;比较法视角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的健全[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5 费艳颖;;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6 胡加彬;;我国出口食品合格评定模式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锁放;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1年
2 胡加彬;面向区域化管理的中国食品出口全程监管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靳延平;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海香;基层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问题与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杜方林;论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南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韩鹏;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胡睿;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静;中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白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行政法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道威;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祁星;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9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04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