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7:10

  本文关键词: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向混淆 反向混淆侵权构成要件 混淆可能性认定


【摘要】:本文以“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为题,通过资料搜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理论分析,着重强调“反向混淆”理论在商标侵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有关于反向混淆的概述,首先陈述了反向混淆的起源和发展,接着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反向混淆”的界定,并分析这些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不足,提出了“反向混淆”在中国的应有之义,进而结合国内“反向混淆侵权”案件,总结出商标反向混淆的表现形态及共性和危害性。 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反向混淆的侵权构成要件以及反向混淆中的“混淆可能性”认定,本部分从商标混淆侵权构成要件入手,结合反向混淆的特殊性,提出反向混淆侵权构成要件的应有之义。此外,,还着重强调了“混淆可能性”在反向混淆侵权认定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反向混淆中“混淆可能性”认定的几点重要因素及反向混淆的几种例外抗辩情形。 第三部分着重讨论了“反向混淆”中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首先分析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接着在相关立法中寻求保护双方当事人的立法依据,最后总结出了目前立法保护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则是对前面三部分所发现问题的完善建议,该部分先讨论“反向混淆”规制的必要性以及纠纷的处理方式,最后提出关于完善反向混淆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建议。 本文通过以上四部分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商标反向混淆中未注册但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应当受到保护;完善商标权限制;在司法实践中借鉴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等。 此外,本文还密切结合国内近些年发生的商标反向混淆案件,通过案件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得出应该重视商标反向淆的立法规制的建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目前,国内有关商标反向混淆的理论尚未成熟,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的论述,能够为我国商标的立法及司法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明德;美国商标法中的“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2年06期

2 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J];中华商标;2007年04期

3 庞静;;反向混淆“慧眼”,“慧之眼”被判侵权[J];中华商标;2008年04期

4 钟广池;林昊;;“威百”与“威白”究竟谁侵害了谁?[J];大经贸;2003年10期

5 张爱国;;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初探——以案例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8期

6 彭学龙;;商标反向混淆探微——以“‘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为切入点[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7 关今华;权利冲突的制约、均衡和言论自由优先配置质疑——也论《〈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8 沈昕怡;;混淆理论在中国商标法中的“转正”——从立法宗旨谈起[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红霞;论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与保护[D];郑州大学;2007年

3 郭婷婷;商标侵权中混淆的司法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雯;美国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黄超英;商标反向混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龚征南;美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5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275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