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我国庭审直播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21:29

  本文关键词:我国庭审直播法律问题研究 出处:《广西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庭审直播 监管 当事人异议 第三方评估 电视法庭


【摘要】:庭审直播是我国扩大司法公开的手段,是监督司法权运行的一计良策。按照我国司法改革的规划,在司法公开领域需要扩大公开事项、丰富公开形式、强化公开效果。面对庭审直播的发展,应该全面审视它的利弊,规范其不足,已获得长久发展。庭审直播是指法院依法对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并向社会公开。其价值体现在既发挥传统庭审的优势,又在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公民知情权,传播法治精神和宣传法治教育,以及健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等方面实现更丰富的价值。庭审直播除了具备丰富的价值,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庭审直播流于形式。一次直播耗时长,内容专业性强,部分内容欠缺完整性,导致观众丧失兴趣,受众市场小;其二,其有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庭审直播是新事物,法官和当事人在初次接触会产生心理波动。在案件未审理前,媒体的大量倾向性报道可能会左右法官的判断证人被曝光有可能作出不实证词,被告人的身份信息一旦公开,不利于其重返社会。这些都会有害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其三,庭审直播体系缺乏统一规范。平台运行混乱,缺乏监管;庭审直播的决定仅由法院享有,当事人的异议没有匹配的机制;要求法官直播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带有强制性色彩的规定不利于法官接受;目前,庭审直播的视频只能看,观众不能同时互动,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庭审直播实际效果的发挥。针对庭审直播面临的问题,有必要从如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加强法官职业的职业化,保证法官在镜头下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稳定的职业水平。职业化易于提升信任度,通过塑造法官的信任形象升司法公信力。其次,建立庭审直播体系。采用原则公开,例外不公开的立法模式。建立当事人异议制度,在案件符合公开审判的条件下允许当事人以正当理由并证明,决定部分直播内容不公之于众。既符合了案件公开的规定,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案件筛选制度需要与现行诉讼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并联系社会实际综合判断。在监督制度中,引入第三方监督,由专业团队和社会大众两种,并配套相应的措施。最后,在创新庭审直播方式上,可以借鉴美国电视法庭的经验,重新审视庭审和电视节目相结合的模式,将法官的审理工作和司法公开的内涵融合。摒弃教科书式法律知识的灌输,通过大众熟悉的法官阐释法律的要义,展现法律适用和法治精神,使大众理解正义从何而来,切身体验司法公正,形成内心确信,从而信仰法律。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judicial fairness ,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rial broadcasting and to improve the publicity effect .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ase meets the open trial , the parties allow the parties to decide that the partial live content is not public . It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ase disclosure and guarantee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 I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 the system needs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urrent procedure law ,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contacted . Finally , i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 it is possibl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elevision court , to re - examine the mode of combining the trial work of the judge and the public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论司法公开的扩张与限制[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2 王天华;司法公开与控制的立法思考[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3 蒋惠岭;;扫除司法公开的十大障碍[J];中国审判;2010年05期

4 张青;;司法公开应成为法院工作常态[J];法制资讯;2010年11期

5 蒋安杰;王海文;唐连荣;;司法公开:一把开启群众信任的钥匙——上海一中院“司法公开20条意见”研讨会侧记[J];法制资讯;2010年11期

6 顾颖;陈永良;;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 上海一中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法院侧记[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7 王庆廷;;司法公开要“公而有度,开而有序”[J];人民司法;2011年21期

8 张立勇;;网络时代的司法公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7期

9 高亚飞;;微博时代的司法公开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蒋惠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司法公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洋;于大志;;浅谈制播分离下新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汤为民;;中国农村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3 萧盈盈;;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摘要)——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宋爽;;浅析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邢雪;;解读故事性电视节目(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陈立强;马君姝;;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集”现象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郑保章;;浅谈科教类电视节目的组织与策划[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媛;;电视节目叙事的文学性植入与文学精神的消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敬婕;;婚恋类电视节目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10 鲍慧民;陈丽;顾飞;;“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司法公开信息传播的主导模式和路径选择[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司法公开 还有多少工作要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王众鸿;甘州法院荣获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甘肃法制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司法公开 推进阳光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傅晓晖 谢志华;临川法院首次入选全国百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抚州日报;2010年

5 唐光新;凯里法院入选全国百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法制生活报;2010年

6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司法公开的三重境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将司法公开进行到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记者 沈刚 通讯员 敖颖婕;上海一中院广纳司法公开良策[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张伟 刘金英;白山中法全面推进司法公开[N];北方法制报;2011年

10 张伟 记者 刘金英;市法院全面推进司法公开[N];长白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加斯(SUGATH MAHINDA SENARATH);印度电视节目对斯里兰卡观众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4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马兆婧;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谭俊峰;司法公信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琪静;我国庭审直播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常君;司法公开理论及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张碧茵;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司法公开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佩;我国当前司法公开的制度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5 韩珊珊;论司法公开的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6 韩昊;司法公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邵艺;网络时代的司法公开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詹文君;网络时代我国司法公开的维度与例外[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9 张媛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10 张子正;互联网时代我国司法公开的实践与完善[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6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356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