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完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刑事立法 完善 出处:《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公民个人信息是指经过加工的、可识别的具有属性特征的个人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比较广泛的外延,包含公民个人的家庭情况、财产状况、身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多方面的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涉及的法益属性较为复杂,与当前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人格权,财产权,隐私权等多种法益都有所关联,具有独立保护价值。我国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规定在《民法总则》和《侵权责任法》中。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两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首次在刑法领域内确定了专门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明确地将公民个人信息列入刑法的直接保护对象。2015年8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第17条对《刑法修正案(七)》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修改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罪名、犯罪主体、客观行为和量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法修正案(七)》的不足。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实体法方面存在罪状规定不够全面、法定刑设置过窄的问题,程序法方面存在起诉模式单一、原告举证难的问题等。借鉴域外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经验,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立法保护进行完善,在实体法方面,对罪状规定加以补充、对法定刑设置加以扩大;在程序法方面,对起诉方式加以延伸和倒置举证责任。
[Abstract]: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refers to a set of personal data with attributes that are processed and identifiable. It has a relatively broad extension, including the family situation, property status, identity, age and gender of citizens. Marital status, work 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informa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involved in legal interests is more complex, with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provisions of personali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privacy and other legal benefits are related. It has the value of independent protection.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are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nd the Tort liability Law.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7) adopted on February 28th 2009; There are two 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namely, sale. The crime of illegally providing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illegally obtaining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for the first time, established provisions specifically aimed at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law. Explicit inclus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in the object of direct protection of the Criminal Code. Article 17 of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IX), adopted on August 29th 2015, relates to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VII). The relevant content in > is supplemented and improved. The crime of infringing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crime,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the objective behavior and the standard of sentencing have been revi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7).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crime provisions are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in the substantive law, and the legal penalty is too narrow. Procedural law has a single mode of prosecution, the plaintiff is difficult to prove the problem.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experience of legal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improve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aspect of substantive law, the provisions of crime should be supplemented, and the legal penalty should be expanded. In the aspect of procedural law, the way of prosecution is extended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is reverse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梅;陈雷声;;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及认定[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1期
2 周海洋;;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与适用[J];中国审判;2010年01期
3 梁小龙;;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4 牛生光;;关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0年10期
5 韩伊婷;高阳;;浅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中个人信息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6 张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规制[J];科学之友;2010年20期
7 黄硕;崔光同;;“泄露”与惩罚——北京市首例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庭审记[J];中国审判;2010年07期
8 胡江宁;;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将被依法治罪[J];光彩;2011年04期
9 牛锋;;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J];才智;2011年10期
10 庄晓晶;林洁;白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区域性实证分析[J];人民检察;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行星;李希龙;;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研究[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2 方玉;张燕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研究——兼论《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之法律适用[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凌鸿;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建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成“空设”?[N];法制日报;2010年
3 严剑漪 黄丹;特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宣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任虎鹏;我省破获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N];陕西日报;2011年
5 记者 翟兰云;北京最大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判[N];检察日报;2011年
6 记者 何靖;北京最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判[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柳经纬;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N];人民日报;2011年
8 张天乐;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势在必行[N];西部法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白龙 张文;公民个人信息岂容买卖[N];人民日报;2011年
10 ;现场直击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集中行动[N];人民公安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伟;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认定[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璐;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春丹;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黄威赞;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峰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波;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甘玉;我国妨害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郝自然;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亚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李建伟;浅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1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44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