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立案登记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19 17:19
本文选题:立案登记制 切入点:形式审查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2015年5月立案登记制度正式取代立案审查制。立案登记制降低了立案门槛,为当事人诉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自立案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各地法院立案数量有了明显增加,社会民众反映良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国情和司法环境背景下这项制度在产生这些积极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立案数量剧增、法院人案矛盾冲突以及缠诉、滥诉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作为一项全新的立案制度,立案登记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可诉性不明确、审查结构设计不合理、欠缺必要制约监督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倘若忽视这些问题,那么立案登记制度在实践应用中将无法适应我国当下纠纷与日俱增的社会大环境,其制度设计之初应有的社会功能也将大打折扣。为保障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的顺利实行,因此研究当下立案登记制度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在参考国外先进成熟理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借鉴,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尤为关键。在法治国家,司法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理应发挥出其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纠纷的功能,立案登记制作为开启司法救济的第一道阀门,其实施效果不仅与当事人的诉权行使密切相关,还影响着当事人实体权益的实现。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立案登记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新鲜出炉的新制度,到目前为止其实施还不到两年时间,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成熟体系的立法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该项制度在推行实施之初存在问题无可厚非,并且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我国的立案登记制改革也必须做出公允的评价,一方面要对其改革的积极成效予以肯定,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和应对。徒法不足以自行,实践中立案登记制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在国外的立案制度中对登记立案的条件、审查标准、登记程序等内容规定较为完善,各国立案登记制度在实践中运行也是很顺畅,并且这一系列制度的构建都有全面的配套措施保障其运转。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不能只是闭门造车,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立案登记制度只有在结合本国国情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制度安排,通过完善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条件、完善立案程序设计、完善立案登记制救济程序等对策及时解决当前立案登记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该项制度的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6
,
本文编号:1635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63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