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理论纷争与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侦查目的 + 审判中心 ; 参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理论是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也有明辨是非之意,侦查理论顾名思义指人们对侦查相关知识的理论和论述,以期对侦查行为予以正确指导,达到侦查目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1,而刑事诉讼程序中心向审判转移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它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其内容包括“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控辩质证在庭审,事实证明在庭审,判决做出在庭审,严格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遵守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原则,强化审判活动的中立性和客观性”。2因此,以审判为中心,指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侦查、起诉工作只是作为审判的一种准备阶段,是针对我国目前庭审虚化现象的一次重大改革。这一刑事司法改革给侦查理论与实践带来巨大挑战,在原有制度框架内,发展而成的侦查理论显然无法再适应现行侦查工作。理论研究中就侦查目的,侦查观念,侦查行为控制等问题在侦查之中,之上,之外不同视角下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纷争,涵盖了大部分的侦查内容。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下,如何建立符合情势发展的侦查理论,对目前存在理论纷争如何平定,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研究之重。第一章,侦查目的之辨,目前关于侦查目的的学说,理论界有侦查独立说,公诉准备说,审判准备说。该章主要对以上三种目的首先从客观理论层面进行介绍,其次立于当下形势,对其予以评价,最后确定审判中心视野下侦查目的观。审判中心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要求,主要涉及程序结构,所以在审判中心视野下研究侦查目的,必须放眼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从程序框架内界定侦查目的,使侦查目的契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从程序的正当性出发,体现出对审判程序的正向服务和配合,合理确立审判准备说的侦查目的观。第二章,侦查观念更新,从意识层面认识侦查行为,剔除报复刑论片面的重打击侦查观念,明确打击与保障人权并重,侦查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衡平的理念。刑事诉讼作为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必须客观考虑侦查行为实效,而不能盲目武断,追求破案率。从思维转变,改变侦查权力本位思想,树立侦查法治理念,从刑事实体法角度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归纳阐述,搜寻与实践脱节的症结所在,以实现实体正义;从刑事程序法视角,查找侦查行为领域存在之乱象,以实现程序正义。从侦查法治理念,侦查司法定位,侦查证据要旨三方面确立当代侦查理念。第三章,侦查行为控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纷争和问题明辨的基础上,侦查从行为控制层面进行解剖,指出其制度移植的不适应性,侦查行为控制的零乱性,为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行为控制系统,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认识,以指导实践,使实践富有成效。为使侦查措施的运用合法化、精确化、严谨化,需从制度构建完善方面对其加以控制。立法层面而言,对其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制约监督视角来说,从内部控制、程序间制约和法律监督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rial - based criminal procedure , it is prove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secution work in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procedur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陈如超,邓刚;侦查行为若干问题思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2 宋远升;;侦查行为经济效益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3 杨正鸣;宋远升;;论侦查行为的伦理效益[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宋远升;姜茂坤;;系统论视野下的侦查行为经济效益分析[J];政法学刊;2006年06期
5 纵博;郝爱军;;论对侦查行为的事中制约[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王晨钟;;法定侦查行为的再分类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顾宇民;;浅析侦查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2年35期
8 胡裕岭;;侦查行为的伦理底限——“张氏叔侄案”引发的思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谢静,李赣昌;公安侦查行为行政可诉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郭晓彬,蒋开富;侦查行为的分类及法律规制原则[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旅;;侦查行为学初探[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谢财能;;强制性侦查措施检察监督机制的不足与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罗海晖;;试论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检察监督机制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绪治;建立侦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构想[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韩阳 吉涛;侦查行为须监督[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郭洪平;从三个环节入手规范侦查行为[N];检察日报;2005年
4 朱晋;树立证据意识 规范侦查行为[N];人民公安报;2014年
5 崔洁 肖水金 张前;“十大禁止性用语”规范侦查行为[N];检察日报;2006年
6 吕洋;刑事鉴定不是侦查行为[N];检察日报;2003年
7 姜颖;发挥女性侦查员作用刍议[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讲述: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 杨莉 本报记者 花耀兰 整理;法律监督调查,让侦查行为更规范[N];检察日报;2011年
9 安徽师范大学诉讼法研究所 奚玮 杨锦炎;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立法完善[N];检察日报;2012年
10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谢财能;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概念应予规范[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石平;侦查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马方;任意侦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霞;侦查理论纷争与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
2 戴丽丽;论违法侦查的程序性制约[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浦津;论侦查行为的规范化运行[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4 王琴;我国特殊侦查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刘劲博;侦查行为视角下冤案防范的制度空间[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6 兴文;论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的完善[D];海南大学;2017年
7 沙苦沙三;现代化视域下的侦查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龙环;违法侦查行为及其法律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缪建军;我国强制侦查行为控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杨建国;试论强制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9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09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