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信访和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
[Abstract]:The petition system is a poli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ight relie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etition 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as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s 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ss petition, the agreement of petition and settlemen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ass petition.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ituation, and various contradictions have been accumulated and superimposed, which have poured into the channels of letters and visits, which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nd caused the work of letters and visits to fall into difficultie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agreement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etters and visit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no clear legal provisions for the petition settlement agreement system, there is no unified view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letter and visit settlement agreement itself.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of letters and visits from the case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of letters and visits, combing the supposed status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s of letters and visits, and from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s of letters and visit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gre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reement and the relief path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agreement on the settlement of letters and visits, and to play the greatest role in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of letters and visits within the scope of system constrai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ss petition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play its due role.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继超;试论信访临界理论及其价值评估[J];长白学刊;2000年06期
2 张敦柏;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J];发展论坛;2000年10期
3 詹敬鹏;关于加强乡镇信访工作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4 陈佑国;从稳定大局出发 做好信访工作[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5 王超杰;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刍议[J];秘书之友;2000年03期
6 啸风;跳出“笼子”天地宽──安徽寿县信访工作调查[J];秘书之友;2000年06期
7 邓佳敏,王约清;摸详情 早防范──桃源县信访工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民政;2000年04期
8 王如恒,吴中燕;盐都县民政信访工作实行首接负责制[J];民政论坛;2000年06期
9 刘京生;重视人大信访工作的特殊性[J];人大研究;2000年11期
10 李晓东;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召开 全面落实举报责任制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J];正气;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信访工作的理论逻辑与新时期信访工作[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以“效能革命”促进路风信访工作[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隋夕岭;;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4 吴光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5 贺珍珠;;创新信访工作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6 曾佳伦;;认真搞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毕节[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宋子林;;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刘丽艳;;新形势下的信访创新与实践[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张剑锋;;务必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个制度落到实处——浅论构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体系[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智勇;;以十六大精神指引和推进信访工作[A];上海市秘书学会2003年论文选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长江(作者系薪春县人民政府县长);关于信访问题的思考[N];黄冈日报;2005年
2 杨信;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3 邱国春;廊坊信访工作重实效[N];人民日报;2000年
4 沈路涛;全国信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4年
5 ;全面把握《信访条例》基本精神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N];人民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熊荣军 吴连峰;平利求真务实抓信访[N];安康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志科;抓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阿勒泰日报;2007年
8 记者 姚庆云;再创信访工作新局面[N];安阳日报;2006年
9 叶琦邋王龙江;全省法院立案信访工作座谈会在蚌举行[N];蚌埠日报;2007年
10 钱月婷;提升信访工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环境[N];蚌埠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方武;行政信访和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高荣;论公安信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袁文荣;新时期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孟永瑞;新时期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5 毕栋;太湖县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李勇;信访工作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邓燕秀;社会转型期广州信访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曲日明;大连庄河市信访工作改进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张大江;本溪市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7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23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