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01:13
  金融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则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是指其内部人员违背银行管理法规及相关规定,危害国家相关管理制度,造成一定的严重后果。由于银行是重要的信用中介,其内部人员的犯罪对于金融秩序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发了人们对自己经济安全的担忧。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类新兴的白领犯罪行为,纷纷立法对其进行规制。本文试图对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紧张理论,试图分析我国银行人员犯罪的原因,以期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概述,该部分对银行从业人员以及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犯罪。同时,重点对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特征从犯罪人方面、犯罪手段方面、被害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阐述紧张理论。该部分首先对于紧张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概括。接着论述对紧张理论及其衍生理论包括制度性失范理论、相对剥夺理论、一般紧张理论。最后阐述了紧张理论对于分析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启示。第三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紧张理论视角下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研究


-2019年各层级银行发案数1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上至经营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城市性一级分行,下至深入基层县乡每一角落的办事处、储蓄所,都不是法人

示意图,犯罪原因,社会控制


-16-得社会上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进而引发犯罪率不断地上升。因此,笔者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制度以及文化两个大的维度来建构,如下图所示:图2犯罪原因示意图13.1外部社会控制的弱化与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不足3.1.1外部社会控制的弱化190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首次使用了社会控制这一概念,在《社会控制》一书中,罗斯认为,社会控制是“对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进行控制,用来规范和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2此后,社会学家雷克利斯(WalterCadeReckless)与赫希(TravisHirschi)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遏制理论(ContainmentTheory)与社会控制理论(SocialControl)。由是,社会控制理论成为经典犯罪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分支。雷克利斯在遏制理论中提出了四个基本观念——外部压力、外部遏制、内部推力、内部遏制。外部压力是指包括贫困、冲突等在内的阻止成功的条件;外部遏制则包括社会中有效存在的法律、纪律、规范、道德等约束人的力量;内部推力是指驱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力量;内部遏制则是指自我遏制,也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超我”,包括高度的挫折耐受力、抗压能力、责任感、降低紧张的技巧等。雷克利斯认为犯罪的发生是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力所造成的,而外部遏制与内部遏制可以阻止和抵抗行为人产生越轨行为。当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力大于外部遏制与内部遏制时,犯罪便会发生,当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力小于外部遏制和内部遏制时,犯罪便不会发生。3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的核心则是违法犯罪与个体与所属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系有关,赫希的理论假设是“性恶论”,即“人为什么不犯罪?”,赫希认为所有人都是潜在的违法犯罪人,是社会控制维持了社会秩序,也就是说,来自外部的和内心的控制力量抑制?

银行,人员,社会结构,司法成本


固与再确认。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单纯的事后被动性处罚不仅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高昂,而且其效果亦不是特别理想。如果只注重刑罚对于犯罪的打击,那么犯罪现象势必会像“挤气球”一样,它在这一头挤下去,那一头就会涨大。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对于犯罪现象的事先预防,要回到犯罪的深层因果链。正如默顿紧张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犯罪的存在必然来自于深层的社会结构根源,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改良,从而减少犯罪现象的产生,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按照前文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的分析,笔者结合紧张理论对于犯罪的分析,图3紧张理论视角下银行从业人员犯罪预防体系1


本文编号:2923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23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