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23:03
本文关键词: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有毒有害食品的泛滥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甚至于有学者已将食品安全列入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阶段,如何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是法学界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刑法”是对食品犯罪最严厉的预防和惩处方式,为“食品安全”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但是,面对频繁发生的食品犯罪,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食品犯罪的规定却在司法实务中“捉襟见肘”。法律知识特有的“实践性”及其所赋有的“公正”价值内涵就是从“立法”开始的,从立法的角度研究“食品犯罪”,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笔者仅以浅陋之学对“食品犯罪立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工作有所裨益。 全文除引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食品犯罪的定义入手,明确食品犯罪的概念和内涵,总结当前形势下食品犯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食品犯罪的法律性质、立法原因和立法依据做一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食品犯罪立法模式及其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的深入分析,详细阐述我国食品犯罪的立法现状。为了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地健全我国食品犯罪立法,本部分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食品犯罪的立法经验做了简要梳理。第三部分则在通过分析国内外食品犯罪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从罪名设计、犯罪构成和刑罚设置几个方面明确指出我国食品犯罪刑事立法现存的立法缺陷。第四部分笔者对我国的食品犯罪立法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修改为危害食品安全罪;食品犯罪的罪过形式应包括过失在内;非法经营罪应包括租借许可证的行为;将罚金刑从附加刑上升为主刑,并对食品犯罪罚金刑的适用基准和幅度做适当修正;针对单位食品犯罪和自然人食品犯罪增设不同内容的资格刑等,以期对食品犯罪立法发展趋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食品犯罪 立法现状 立法缺陷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4.3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8
- 第一章 食品犯罪及其立法概述8-19
- 第一节 食品犯罪的概述8-13
- 一、食品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8-10
- 二、食品犯罪的法律性质分析10-13
- 第二节 食品犯罪的立法概述13-19
- 一、食品犯罪的立法原因13-14
- 二、食品犯罪的立法依据14-19
- 第二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现状19-44
- 第一节 我国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19-22
- 一、刑事立法模式19-20
- 二、我国食品犯罪的立法模式20-22
- 第二节 我国食品犯罪的犯罪构成22-33
- 一、食品犯罪客体的双重性22-24
- 二、食品犯罪客观方面的复杂性24-30
- 三、食品犯罪主体的一般性30
- 四、食品犯罪主观方面的单一性30-33
- 第三节 食品犯罪的刑事责任33-40
- 一、食品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33-36
- 二、食品犯罪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衔接36-40
- 第四节 大陆以外其他地区及国外食品犯罪的立法比较40-44
- 一、立法模式方面40-41
- 二、法律调整范围方面41
- 三、主观方面41-42
- 四、法定刑方面42-44
- 第三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缺陷44-57
- 第一节 食品犯罪相关罪名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不完整性44-51
- 一、食品犯罪相关罪名与《食品安全法》的脱节44-47
- 二、食品犯罪定罪标准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47-49
- 三、食品犯罪主观罪过有待完善49-51
- 第二节 食品犯罪罚金刑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不科学性51-53
- 一、罚金刑只限于附加刑51-52
- 二、罚金刑的适用基准不合理52-53
- 三、罚金刑的数额设置过低53
- 第三节 食品犯罪资格刑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中的缺失53-57
- 一、政治色彩过浓,不符合刑罚体系科学化的要求,,对食品犯罪等经济犯罪不能“对症下药”54-55
- 二、资格刑不能适用于法人犯罪55-57
- 第四章 食品犯罪的立法完善57-68
- 第一节 食品犯罪相关罪名的完善57-60
- 一、设立“危害食品安全罪”57-59
- 二、过失应构成食品犯罪59-60
- 三、食品犯罪定罪标准的统一60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在刑法中的体现与完善60-63
- 一、建立与食品召回制度相应的刑事规制60-62
- 二、完善与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相应的刑事责任62-63
- 三、食品安全其他相关制度在刑法中的体现63
- 第三节 食品犯罪刑罚方面的完善63-68
- 一、罚金刑的完善63-65
- 二、资格刑的完善65-68
- 结语:对我国食品犯罪客体的再思考68-70
- 参考文献70-73
- 后记73-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臧冬斌;郭青梅;;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完善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红;刑事严格责任中国化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苏娜;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大川;论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牙韩选;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贺玮;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朱志君;食品安全犯罪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张荣;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及其立法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东方;论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完善[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9 余敏;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李荣洲;食品安全的刑事法保护[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食品犯罪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70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