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论自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及抗辩事由

发布时间:2021-05-17 10:22
  自媒体最开始是一种以电子邮件、网络文章等形式为主的网络交流方式,是个体以自主方法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主体传播信息,最后达到互相传播、共享及交流的网络媒体的总称,自诞生以来就受到民众极力推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自媒体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广泛,最常见的有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等不同网络平台。由于自媒体主体呈多元化、大众化的特点,使得自媒体发布的消息具有自主性、及时性的特征,发布的内容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使得在自媒体这个开放的平台中,消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自媒体发展不断成熟,丰富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为大众生活添加了乐趣。公众在自媒体平台中可自由发表言论,但是也因此产生了诸多侵权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名誉侵权问题。传统名誉权侵权中,主体只有侵权行为人和权利受害人两方,且侵权行为人和权利受害人明确,往往是由于侵权行为人故意向第三方传播侮辱、诽谤等有损于权利受害人名誉的言论,侵权损害结果通常是造成了权利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自媒体侵犯名誉权通常发生在网络空间,因而与侵权主体类型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由于自媒体自身具有的主体、内容、自媒体平台等的特点,因而自媒体侵犯名誉... 

【文章来源】: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 典型案例
    2.1 案例一
        2.1.1 案件事实
        2.1.2 法院判决
    2.2 案例二
        2.2.1 案件事实
        2.2.2 法院判决
    2.3 本章小结
3 自媒体侵犯名誉权概述
    3.1 自媒体的定义
    3.2 自媒体的特点
    3.3 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
    3.4 自媒体侵犯名誉权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4 自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4.1 侵权行为
    4.2 损害结果
    4.3 因果关系
    4.4 行为人过错
    4.5 本章小结
5 自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5.1 侵权内容发布者的抗辩事由
    5.2 侵权内容传播者的抗辩事由
    5.3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抗辩事由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人格权编评析[J]. 张红.  法学评论. 2019(01)
[2]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和抗辩事由研究[J]. 卢文敏.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08)
[3]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J]. 王利明.  中外法学. 2018(04)
[4]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的法理学分析比较[J]. 杨新绿.  天津法学. 2017(04)
[5]论网络虚拟名誉及其民法保护[J]. 葛江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网络侵犯名誉权案件的审理思路和主要问题——以方舟子与崔永元互诉侵犯名誉权案为例[J]. 李颖.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7(10)
[7]从“邓超出轨”看自媒体自由的边界[J]. 陈华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8]论自媒体时代侵权现象的立法规制[J]. 杨丽君.  今传媒. 2016(02)
[9]网络服务提供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之反思——兼论未来民法典的理性定位[J]. 马新彦,姜昕.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1)
[10]网络语言暴力概念认知及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J]. 邱业伟,纪丽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本文编号:3191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191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