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发布时间:2017-06-16 02:05

  本文关键词: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务微博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制度和技术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它具备了作为社会化网络媒体的所有微博的共性,同时又因其主体的特殊性与一般微博具有很大不同。作为党和政府执政资源的一部分,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分析政务微博的传播特点和发展现状,并把其同政府形象传播结合起来研究是对现实关切的回应。 政府形象传播的归宿是社会公众的良好认知,公众在政府行为本身和大众传媒对政府行为的解释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对政府的认知与评价,然而受制于公众政府观的主观性、片面性等局限,这种认知和评价并不一定是对政府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因此出现了政府的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而政务微博凭借着实时性、拟人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等传播优势,一方面作为新型执政资源,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拓宽了政民沟通的渠道和空间,另一方面代表政府监测舆情、发表言论,增强了政府的表达和回应能力,在这个层次上来看,其既是对政府形象硬内核的建设,又是对政府形象的软包装,从“做”和“说”两个方面影响公众认知,进而消除政府的虚态形象,改善政府的实态形象。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政务微博传播政府形象的优势、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阐述了政务微博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的机理与过程。然而问题和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出现,研究发现,政务微博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舆论引导能力有限等问题,并面临着“网络安全”、“拟人化”、“秒传播”、“零经验”所带来的一些列风险,这些问题和风险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要突破这些困境,政府部门必须对部分优秀政务微博的运营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树立内容务实、形式创新的政务微博运营原则,从健全微博运营机制、提升舆情应对技巧等方面着手去探寻发展策略。
【关键词】:政府形象 政务微博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0;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绪论8-1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8-10
  • 1、促进对政务微博功能作用的客观认识9
  • 2、为政务微博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供一定的思路9
  • 3、加强政府行政人员对媒介素养和舆情判断能力的重视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10-14
  • 一、关于政务微博的研究10-11
  • 二、关于政府形象建设和传播的研究11-14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4-18
  • 一、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二、研究方法15
  • 三、研究思路15-16
  •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6-18
  • 第一章 政府形象传播概述18-30
  • 第一节 大众传媒对政府形象的呈现18-22
  • 一、大众媒介塑造政府形象的一般方式18-20
  • 二、变化:网络媒介对政府形象的传播20-22
  • 第二节 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自身素质22-25
  • 一、执政理念的科学性和群众性影响执政能力建设22-23
  • 二、行政行为的效率性和诚信性影响执政能力建设23-24
  • 三、执政业绩评价标准的理性回归有助于执政能力建设24-25
  • 第三节 政府形象传播的归宿:公众的认知和理解25-30
  • 一、公众政府观的特征26-27
  • 二、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渠道27-28
  • 三、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结果28-30
  • 第二章 政务微博的出现和发展30-39
  • 第一节 政务微博的概念及其出现的背景30-32
  • 一、微博与政务微博30-31
  • 二、政务微博出现的背景31-32
  • 第二节 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分析32-34
  • 一、具有一般微博的传播共性32-33
  • 二、政务微博区别于其他微博的传播特点33-34
  • 第三节 目前政务微博的种类和发展模式34-39
  • 一、不同角度下的政务微博种类划分34-36
  • 二、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博发展模式36-39
  • 第三章 政务微博传播政府形象的方式和效果39-54
  • 第一节 政务微博传播政府形象的优势39-42
  • 一、实时性——回应效率更高39-40
  • 二、拟人化——角色地位的转变40
  • 三、个性化——文风政风的转变40-41
  • 四、互动性——公众参与性更强41-42
  • 第二节 政务微博在政府形象传播中的作用与方式42-48
  • 一、强化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自身素质42-45
  • 二、参与大众传媒对政府行为的解释45-47
  • 三、影响公众的认知和理解47-48
  • 第三节 政务微博传播政府形象的效果解析48-54
  • 一、政府主体对政务微博传播的效果期待49
  • 二、影响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因素49-51
  • 三、“合肥城管打人事件”城管微博传播效果的个案分析51-54
  • 第四章 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的困境及策略探索54-72
  • 第一节 目前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的困境54-62
  • 一、马太效应下的“两极分化”严重54-56
  • 二、突发事件中回应能力有限56-59
  • 三、潜在风险限制了传播效果59-62
  • 第二节 来自“问政银川”的经验借鉴62-67
  • 一、立足“行动”塑形象62-65
  • 二、积极“表达”谋认同65-66
  • 三、铮铮誓言、服务为先66-67
  • 第三节 政务微博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策略探索67-72
  • 一、根本:内容务实、形式创新,寻求公众认同67-68
  • 二、保障:健全微博运营机制68-69
  • 三、提升:掌握舆情应对技巧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文武;;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形象构建[J];探索;2002年03期

2 鲍海波;新闻传播的效果期待与控制[J];新闻知识;1999年04期

3 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3期

4 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海文;从传播学角度看地方政府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54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