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8:10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发展战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并深刻分析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特殊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不但关注人和自然界、人和人彼此之间、人和社会环境、人的自身的协调永续发展,它也强调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态与社会的永续共存。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与此同时它还具有平等性、独立性、全面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传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系统理论,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还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推动其他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和环境标准体系,并随着生态法律体系和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生态环保的具体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预期目标,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规划的进行。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膨胀、非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文明意识,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治理体系,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是能够促使“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关键之匙。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X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言9-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6
  • 1.4 研究的方法16-17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7-18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概述18-25
  • 2.1 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征18-19
  • 2.1.1 生态文明的涵义18
  • 2.1.2 生态文明的特征18-19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19-22
  • 2.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19-20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20-22
  •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2-25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25-30
  • 3.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25
  • 3.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25-26
  • 3.3 当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26-27
  • 3.4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27-30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成就30-36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30-32
  •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30-31
  •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31-32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32-36
  • 4.2.1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32-33
  • 4.2.2 建立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33-34
  • 4.2.3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34-36
  •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6-46
  • 5.1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6-38
  • 5.2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8-40
  • 5.3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40-41
  • 5.4 人们的现代生态文明意识较淡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3
  • 5.5 不完善的生态法律治理体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3-44
  • 5.6 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44-46
  • 6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46-55
  • 6.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6-48
  • 6.2 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48-49
  • 6.3 推进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49-50
  • 6.4 全面提升人们的现代生态文明意识50-51
  • 6.5 推动生态法律治理体系的完善,走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51-53
  • 6.6 加强国际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合作53-55
  • 结束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春;;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必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徐静;;全面深化改革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颢瀚;鲍磊;;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特征与生态治理保护的一体化推进措施[J];科学发展;2010年02期

6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7 卓越;赵蕾;;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8 王治河;;中国和谐主义与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6期

9 郭学军;张红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10 赵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56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