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发布时间:2017-07-25 19:05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更便捷,同时也使网络上的侵权行为日益泛滥。网络用户为了维护其民事权利,常常将网络服务商推上被告席。网络服务商作为网络用户接入、信息内容、管理平台等服务的主体,是互联网发展、普及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合法、优质的服务,将严重阻碍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是广泛存在的,主要侵权行为体现在通过其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对权利人著作权、商标权、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如果不通过法律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进行追求,就会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社会环境也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网络服务商的侵权存在着“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区别。其中,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一般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这在理论界无太大争议。而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服务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个人空间、搜索引擎以及BBS论坛服务,本身不构成直接侵权的主体,但是如果其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者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则可能构成“间接侵权”。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间接侵权”规则的完善规定比较,我国现行的立法并没有对“间接侵权”作出系统规定。随着一些相关案件的出现,学术界开始对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司法实践部门也深感我国加大这方面立法,使得追究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有法可依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介绍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价值入手,考察了国外关于间接侵权责任的规定,并对国外的立法经验进行总结,结合我国现行立法状况,提出建立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体系的设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概述。包括网络服务商的概念、分类和国外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的介绍。第二部分从财产权和人身权两部分分析了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标准和归责原则。具体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公民的隐私权以及名誉权等方面的间接侵权。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包括责任限制、责任承担方式以及抗辩事由。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认为我国应当对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专门立法。
【关键词】:网络服务商 间接侵权 帮助侵权 替代侵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概述10-18
- (一) 网络服务商的概念和分类10-12
- (二) 国内外有关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立法发展12-18
- 1. 国内外有关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立法12-16
- 2. 立法发展规律及原因探析16-18
- 二、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18-30
- (一)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理论依据18-20
- (二)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20-30
- 1.网络服务商商标权间接侵权贵任20-25
- 2.网络服务商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25-26
- 3.其他财产权26-27
- 4.人格权27-30
- 三、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承担30-37
- (一)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形式30-32
- 1. 停止侵害30-31
- 2. 赔偿损失31
- 3. 赔礼道歉31-32
- 4. 其他方式32
- (二)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限制32-35
- 1. 美国立法中关于网络服务商责任限制的条件32-33
- 2. 欧盟立法中关于网络服务商责任限制的条件33-35
- (三) 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抗辩35-37
- 1. 一般抗辩事由35-36
- 2. 特别抗辩事由36-37
- 四、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的立法现状与完善37-46
- (一) 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的立法现状37-41
- 1. 《民法通则》中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37
- 2. 我国商标立法中对间接侵权的规定37-38
- 3.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的规定38-40
- 4.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40
- 5.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服务商侵权的规定40
- 6.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规定40-41
- (二) 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立法完善41-46
- 1. 构建我国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体系41-44
- 2. 依据侵权客体分别予以规定44
- 3. 增强网络服务商的行业自律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美琪;;论小说分享网站侵犯的著作权[J];法制与社会;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娜;ISP商标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崔菲菲;商标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吕娜;P2P技术在网络应用中的侵权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贾清清;网络服务商商标间接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宝;论通用网址的法律保护[D];中南大学;2011年
6 怀蕾;商标间接侵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杨毅;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钱腾飞;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9 李妍洁;搜索引擎间接侵权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郑玉婷;网络服务提供商间接侵权责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2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57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