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试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01 12:02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梦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实现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论述为研究内容,重点论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导论,主要分析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思想萌芽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探索实践;分析了探索中国梦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章,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本文从中国梦的主体角度和中国梦的目标角度来阐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特点:从主体角度,中国梦包括了国家梦和个人梦,体现了国家梦和个人梦的“共享特色”;从目标来看,中国梦的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通过分析中国梦所具有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共享性以及和平性等特点,论述中国梦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深刻内涵且一定会实现的共同理想。 第三章,中国梦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定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凝聚了人心力量和社会共识、激发了奋斗信心和勇气、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第四章,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本文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必须”着手,深入探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与保障: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实干兴邦。
【关键词】:中国梦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实现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引言9-15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1
  • 1.1.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1.2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目标12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3-15
  • 2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15-19
  • 2.1 中国梦思想萌芽的历史背景:中国梦萌发于民族危亡时刻15-16
  • 2.2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探索实践:中国梦走上了希望之路16-18
  • 2.3 在探索中国梦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18-19
  • 3 中国梦的内涵与特点19-35
  • 3.1 中国梦的主体角度:国家梦与个人梦紧密相连的“共享特色”19-20
  • 3.2 中国梦的目标角度20-29
  • 3.2.1 国家富强: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色”20-26
  • 3.2.2 民族振兴: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色”26-27
  • 3.2.3 人民幸福: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特色”27-28
  • 3.2.4 社会和谐:社会进一步全面提升的“和谐特色”28-29
  • 3.3 中国梦的特色角度29-35
  • 3.3.1 民族性29-30
  • 3.3.2 时代性30-31
  • 3.3.3 实践性31
  • 3.3.4 人民性31-32
  • 3.3.5 共享性32-33
  • 3.3.6 和平性33-35
  • 4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35-41
  • 4.1 中国梦有助于坚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35-37
  • 4.2 中国梦有助于凝聚人心力量和社会共识37
  • 4.3 中国梦有助于激发奋斗信心和勇气37-39
  • 4.4 中国梦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39-41
  • 5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41-46
  • 5.1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41-42
  • 5.2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42-43
  • 5.3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43-44
  • 5.4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实干兴邦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贤山;;世界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可荣;刘萍;;新时期党的民族复兴思想[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雷江梅;;邓小平的世界历史眼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4 徐艳玲;申森;;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5 张立驰;;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最终体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姜淑兰;郑德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1期

7 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12期

8 严兴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2期

9 韩立新;;混合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10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60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60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