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3:13
本文关键词: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作为国企改革的推动者,在其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国企改革历程的推进,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经历了管制者、划桨者、掌舵者、服务者等阶段性变化。当下,政府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承担着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监督者、市场环境的监管者等职能。然而,改革至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出资与监管的混乱、国企改革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维护者边界不明等,因此,本文拟对造成政府在国企改革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重塑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的建议。 我国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计划经济机制下政府全能管制国有企业以及放权让利阶段的相对管制,向承包经营阶段下微观层面的内部经营体制转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宏观层面的产权改革模式设计,政府在国企改革扮演着管制者、划桨者、掌舵者的角色。2003年以后,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促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国企改革中,政府侧重于提供公共政策、完善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环境等职能,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企改革中,政府经历了管制者、划桨者、掌舵者、服务者等角色的阶段性变化。当前,政府在国企改革中承担了公共政策制定者、国有资产所有者、监管者等职能。政府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而是通过制度供给、政策调节以及财政补贴和信息提供等方式,将相关信息传入市场,从而完成对企业的宏观调控,承担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功能。此外,政府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中还承担了监管者的职能。 目前,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政企不分与政资不分是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的缺位,从而导致国企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垄断性国企挤压民营企业、高管腐败、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存在,是政府作为市场环境的维护着角色失位的具体表现。而“行业国资委”、监管与出资的混乱,是政府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监管者的错位与混同。政府角色偏差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路径依赖的影响。其次,政府对国企改革模式的设计缺乏系统性。最后,国资委定位的偏差。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政企合一的模式长期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导致政企不分。相关配套措施供给不足,国企存在边界模糊等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承担职能的阻碍。另外,国资委作为政府承担出资与监管职能的代表,其多重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浓厚的行政色彩,阻碍其行使公正监督和干净出资的职能。 重塑政府的角色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首先,尽快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关系,切实的分开二者,使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重塑政府与国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服务而不是隶属。其次,将国企改革纳入“顶层设计”。国企改革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改革,必须纳入到“顶层设计”中,从而系统的设计相关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以及国企薪酬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后,分类国资委的多重职能。一方面,建立专门的出资部门,国资委仅作为监督者;另一方面,加强对国资委的监管。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政府角色 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1;D63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12-13
- 一、 选题目的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3-17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3-15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7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7-24
- 一、 国外政府与国企关系研究17-21
- 二、 国内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研究21-24
-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24-25
- 一、 论文思路24
- 二、 研究方法24-25
- 第二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演进(1949-至今)25-33
- 第一节 管制者(1949-1984)25-27
- 一、 完全控制阶段(1949-1978)25-26
- 二、 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4)26-27
- 第二节 划桨者(1985-1993)27-29
- 一、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85-1990)27-28
- 二、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0-1993)28-29
- 第三节 掌舵者(1994-2003)29-31
-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1998)29-30
- 二、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1999-2002)30-31
- 第四节 服务者(2003—至今)31-33
- 一、 股份制改革31-32
- 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32-33
- 第三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33-40
-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者33-35
- 一、 制度供给33-34
- 二、 政策调节34-35
- 第二节 国有资产所有者35-37
- 一、 国家所有权代表35
- 二、 所有者与经营者以及管理者的分离35-37
- 第三节 监管者37-40
- 一、 国有资产监管者37-38
- 二、 市场环境监管者和维护者38-40
- 第四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40-49
- 第一节 国企改革市场化程度不高40-42
- 一、 政企不分40-41
- 二、 政资不分41-42
- 第二节 市场环境维护者角色边界不明42-46
- 一、 垄断性国企挤压民企生存42-43
- 二、 企业办社会依然存在43-44
- 三、 国企海外分红畸高44-45
- 四、 高管腐败现象45-46
- 第三节 出资与监管角色的错位与混同46-49
- 一、 国资委监管与管理的混同46-47
- 二、 出资与监管混乱47
- 三、 “行业国资委”现象47-49
- 第五章 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9-56
- 第一节 路径依赖的影响49-51
- 一、 政府主导国有企业模式的影响49-50
- 二、 “父爱主义”的影响50-51
- 第二节 改革缺乏系统性51-53
- 一、 国有企业存在领域界定不明51-52
- 二、 相关配套制度的供给不足52
- 三、 垄断性国企改革的措施不当52-53
- 第三节 国资委定位的偏差53-56
- 一、 浓厚的行政色彩54-55
- 二、 多角色的偏差55-56
- 第六章 重塑政府在国企改革中角色定位的对策建议56-65
- 第一节 尽快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56-58
- 一、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划分56-57
- 二、 重塑政企关系57-58
- 第二节 将国企改革纳入“顶层设计”58-62
- 一、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58-60
- 二、 国企薪酬分类管理60-61
- 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1-62
- 第三节 分离国资委多重职能62-65
- 一、 建立专门的出资部门62
- 二、 国资委作为监督者62-64
- 三、 加强对国资委的监管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72
- 后记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J];当代财经;2003年08期
2 李晖;新加坡国企的管理及私有化背景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2年10期
3 赵传君;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比较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5期
4 佟福全;世界不同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与做法及其共同规律性[J];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30期
5 卢超群;宁小花;;博弈视角下的政企关系改革历程及趋势——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3期
6 张卓元;;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7 陈少强;;政府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回顾与思考[J];经济纵横;2009年04期
8 范春辉;;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型析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江建强;国企改革的政府依赖与政府作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10 邵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J];理论前沿;2007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宇;政府监管国有资产能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7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5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