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论“学习问题”导向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25 13:29

  本文关键词:论“学习问题”导向教学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问题 问题导向 问题跟踪 四重备课 教师感情


【摘要】:"论'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针对中(小)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时,主动提出疑惑或理解错误的问题,并加以正确解决,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研究。学习问题导向教学(Question in Learning-oriented Instruction)中的问题(Question)与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中的问题(Problem)存在一定差异性。"Question"指学生学习特定内容时遇到的或提出的需要回答或解释的有较为确定答案的疑惑,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指答案不确定的一般问题或难题,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性与创新性。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教学世界中教师以学生提出和遇到的疑惑为根据组织活动,同时指导学生研究与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积极筹划并实现学生和自身生命可能性的时空。其特征有五:发挥师生的合理自主性,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育小组解决学习问题的功能,力促"优生更优,弱生大进",优化作业形成相对完整的闭环回路。其性质有三: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效能型教学,它关注学生作为问题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的主体身份,突显学生的学习责任、学习感情、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人缘。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理解型教学,它提倡学生理解文本、理解自我、理解教师,解自主学习之渴、显问题解决之求、履自主学习之规;教师理解自我、理解学生,除阻碍学生自主学习之羁、导学生自主学习之行。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感情型教学,它强调教师的感情先行、感情调节和感情激励。为了深入研究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参与性观察等方法。首先,借助文献研究,探讨了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内涵,区分了学习问题导向教学与非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的异同,分析了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问题解决阶段论、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教师感情理论。其次,运用调查研究,以山东SY、FH、ZJ、GC四所学校为例,提炼出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实践需求。其包括实施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师需求和学生基础,由此凸显出实施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求证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结构的合理性,考察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由于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在特定时空中进行的,因此,其实施过程涉及宏、微两观。其宏观过程主要包括培育学生问题解决素养、教师形成"学习问题导向"的自觉、建设"善思爱问"的环境文化;其微观过程主要聚焦三类不同课型(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即通过这三类课型反映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通过上述研究,笔者发现,在山东四所学校实施学习问题导向教学18个月之后,知识教学成绩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素养增强了、教师教学效能提升了。这一切成为学习问题导向教学高效性的有力明证,成为持续实施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科学基础。当然,在继续深化学习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教师的因循守旧、学生的墨守成规、管理者的求稳心态以及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的优化等构成了主要的挑战群。因此,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改革既任重道远,又必须负重致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张瑞芳;冯智慧;;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7期

2 张义兵;张莉;刘骏;;知识建构课堂中小学生劣构问题提出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06期

3 刘天;;尊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合理自主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04期

4 欧阳宇;宋东胜;;“问题导学”课型中的问题生成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02期

5 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6 陈振华;;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7 杰伦J.G.范梅里恩伯尔;毛伟;盛群力;;论问题解决与教学促进[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6期

8 熊川武;;课堂教学改革须有“神”[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3期

9 熊川武;;话说“教学质量保卫战”[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2期

10 熊川武;江玲;;论学生自主性[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熊川武;;课堂上应让知者加速[N];中国教育报;2012年



本文编号:1333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33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