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8 12:07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中的人本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贸易人本化是指现代人本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体现,在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中,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使人类的活动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 长期以来,以谋取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国际贸易思想对贸易理论和各国经济与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古典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当代的资源禀赋理论等,都很少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对贸易发展的承受能力,只是片面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谋取贸易利益。但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工业经济发展之后,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激增、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在国际贸易领域,“重物轻人”,即过分注重财富积累而缺乏贸易发展的人本关怀所引发的后果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一系列与人相关的问题处理上,突出表现为环境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劳工待遇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中的人本化问题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具有相当的深度,且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但是,这类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具体讨论,缺乏在一定的逻辑层面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性成果,可以说对国际贸易中的人本化研究尚处在不断完善的状态。因此,对前人文献的系统梳理,在国际贸易领域展开对人本化问题全面和系统性研究不仅有利于认清国际贸易人本化的逻辑体系和发展脉络,而且对未来的国际贸易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人本思想为主线,从国际贸易的现实“问题”入手,在第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人本化内涵与外延后,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学归根到底是一门关于人的学说。“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应把“人本”放到各种关系中去理解。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保护环境;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表现为动物福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劳工待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据此,本文第二部分写作结构是:首先,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开始谈起。在列举了贸易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后,依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社会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措施与原则。其次,笔者联系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即“物我”关系,这反映在国际贸易动物福利领域。重点探讨了动物福利的内涵与意义、动物福利问题的表现及本质、解决动物福利问题国内外政策的比较等内容。接下来,本文深入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涉及文中劳工权益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等内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物关系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只有解决了人与自然界、人与物之间关系之后,才能妥善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法则推广到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在环境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劳工问题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的探索。侧重于在比较分析各国解决措施后,对我国解决人本贸易问题的启发性研究。本文还涉及对人本贸易领域内其他问题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仅涉及国际贸易中的伦理与文化问题,其中尚存未完善之处,有待未来加以补充并修正。 从实践层面上看,全面、系统地对国际贸易中的人本化问题进行梳理,对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处理国际贸易人本化问题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利于我国制定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妥善处理我国在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劳工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我国在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上,需要在加强政府的环保职能、推进我国企业的环境管理、强化公民的绿色意识与消费行为等方面做出努力;第二,增强公民保护动物意识、尽快建立并完善动物福利立法、建立预警机制、改革农牧业生产方式等是我国应对动物福利问题的主要措施;第三,培养我国公民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促进制度变革,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对话与合作,探索缩小国内外劳工待遇差距的方略;第四,在企业内部建立社会责任的内化机制,在企业外部通过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本文将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对现有国际贸易领域中关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和文化的相关现象、政策及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和总结,并借用演绎法对具体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逻辑论证。本文崇尚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乃至理论,对未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人本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本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中的人本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96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