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治校方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治校方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
试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
基于瑞利和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光纤传
高温超导双晶结导向磁通运动以及太
铌基超导隧道结太赫兹直接检测器
基于Volterra级数的射频功
半导体纳米线光电子器件制备与特性
InGaN/GaN低维量子阱结构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建模和定位算法研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程序多样性技术研究
Web导航中用户认知特征及行为研
组织知识构建的内在机制研究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互联网群体协作中冲突管理与改进设
企业家社会资本、决策思维模式与新
基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城乡用地空间
信息生态系统视角下网络团购的演进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
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对吉林省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治校方略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35页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1-16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4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4-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28页
(一) 关于“大学校长”的已有研究第16-19页
(二) 关于“民国时期大学校长治校”的已有研究第19-21页
(三) 关于“抗战时期大学校长治校”的已有研究第21-2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2页
(一) 选题的研究思路第28-30页
(二) 选题的研究方法第30-32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研究贡献第32-35页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32-33页
(二) 研究的贡献第33-35页
第一章 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与大学掌舵人第35-65页
一、抗战前后的国立大学第35-46页
(一) 抗战前建立的国立大学第37-41页
(二) 抗战后建立的国立大学第41-45页
(三) 关于“民国五大学”第45-46页
二、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校长第46-57页
(一)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任职的概况第46-52页
(二) “大学的危难”与“校长的挑战”第52-57页
三、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角色:掌舵人第57-64页
(一) 大学校长角色论第57-61页
(二)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的“掌舵人”第61-64页
四、小结第64-65页
第二章 校长与国立大学的生存:“战时需做平时看”第65-109页
一、国立大学发展的基本问题第65-78页
(一) 抗战前国立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第65-67页
(二) 抗战初期关于高等教育方针的争论过程第67-73页
(三) 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与大学办学经费第73-78页
二、国立大学内迁的共同选择第78-99页
(一)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内迁总况第78-81页
(二) 内迁中校长们的“各展其能”第81-93页
(三) 大学内迁选择的双重意义第93-99页
三、国立大学办学宗旨的确立第99-106页
(一) “国家文化之中心”与大学“教化”功能第100-101页
(二) 教育救国观第101-102页
(三) “全面抗战论”与“创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第102-104页
(四) “学术救国”之责任第104-105页
(五) 大学“国立化”与“现代化”第105页
(六) 患难中的大学认同第105-106页
四、小结第106-109页
第三章 校长与国立大学的发展:“炸弹下长大”第109-159页
一、校长与国立大学教师的发展第110-129页
(一) 大学教师的聘用第110-115页
(二) 大学教师的待遇和激励第115-117页
(三) 大学教师的发展第117-124页
(四) 校长与国立大学的“教授治校”第124-129页
二、校长与国立大学学生的发展第129-156页
(一) 严格选拔和考试第130-132页
(二) 通才教育第132-146页
(三) 办学条件与学术风气建设第146-152页
(四) 以生为本与学生自治第152-156页
三、小结第156-159页
第四章 校长与国立大学的提升:“创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第159-181页
一、国立大学校长文化观的养成第159-163页
(一) 中西两种文化的融会贯通第159-162页
(二) 抗战时期特殊背景的催化第162-163页
二、校长与国立大学的文化第163-173页
(一) 科学民主的文化第164-166页
(二) 爱国进步的文化第166-169页
(三) 团结乐观的文化第169-173页
三、校长与国立大学的精神和校训第173-177页
(一)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的精神第173-175页
(二) 抗战时期国立大学的校训第175-177页
四、校长与国立大学的教风学风第177-179页
五、小结第179-181页
结论第181-193页
一、关于大学校长的索质与遴选第181-187页
二、关于大学的文化与大学的使命第187-188页
三、关于大学的发展与外部关系第188-190页
四、关于“大学校长领导力”的诠释第190-192页
五、余论第192-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11页
一、史料第193-195页
二、专著第195-201页
三、学术论文第201-207页
四、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第207-209页
五、英文文献第209-2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第211-213页
致谢第213-214页
论文编号BS1916948,这篇论文共214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74.9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7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的治校方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2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