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2:00

  本文关键词: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蒙古族自宋末元初进入云南,迄今已有760余年历史。700多年来,大部分落籍云南的蒙古族已经融入到其他民族的洪流中,而聚居在通海县杞麓湖畔的蒙古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周边族群互动格局和社会历史记忆而得以存留下来。通海蒙古族与周边民族长期互动,在生计方式、服饰、饮食、建筑、宗教、节庆、婚姻、丧葬等文化事项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涵化”现象。虽然在文化事项上与周边民族趋同,但是通海蒙古族却能对这些文化事项进行重新组织,使之符合蒙古族的身份诉求与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进行民族确认,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身份得到承认。虽然民族特征“几稀”,但他们仍然是而且愿意继续当蒙古族。部分民族研究学者帮助他们梳理历史,追溯文化渊源,寻找“民族之根”,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历史记忆。国家对于通海蒙古族身份的确认与优惠的民族政策,历史学者的“正本清源”,这些都为通海蒙古族建构其与周边民族的族群边界提供了动力。被挤压至杞麓湖畔抱团生存的苦难遭遇,被周边民族称之为“渔夫”的历史记忆,与内蒙蒙古族亲属隐喻式的情感,这些都成为通海蒙古族建构族群边界的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海蒙古族与内蒙古“老家”的互动更加频繁,内蒙也提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持。赴内蒙古访问和学习的通海蒙古族与来访的内蒙古政府官员和文化精英,一道推动了大量内蒙古文化要素的创新引进,也巩固与增强了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他们学蒙语,跳安代,建造三圣宫,庆祝“那达慕”;他们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撰写族群历史;给乡镇主体建筑“穿衣戴帽”,使之“民族化”。从日常生活文化元素的引进,到更加彰显民族特色的那达慕,甚至进行“传统的发明”,通海蒙古族在民族政策、社会精英、民族共生与互构的推动下,民族意识得到充分表达,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与周边以及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国家认同也得到加强。
【关键词】:通海蒙古族 民族认同 文化涵化 族群边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导论8-56
  • 一、问题的提出8-10
  • 二、文献综述10-48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48-50
  • 四、文章框架说明50-51
  • 五、研究过程及方法51-53
  • 六、研究的创新点53
  • 七、田野简介53-56
  • 第一章 通海蒙古族的历史及文化涵化56-82
  • 第一节 通海蒙古族的历史演变56-63
  • 第二节 通海蒙古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63-69
  • 第三节 趋同:通海蒙古族文化涵化的结果69-82
  • 第二章 通海蒙古族族群边界的建构实践82-103
  • 第一节 通海蒙古族族群边界建构的历程82-85
  • 第二节 蒙古族身份诉求的文化要素组合85-90
  • 第三节 不同场域的族群边界建构90-103
  • 第三章 通海蒙古族族群边界建构的动力与基础103-134
  • 第一节 国家民族政策的推动104-114
  • 第二节 族群边界建构的历史记忆基础114-126
  • 第三节 作为族群边界建构基础的亲属隐喻126-134
  • 第四章 蒙古族文化传统的引进及发明134-161
  • 第一节 日常生活文化元素的引进134-140
  • 第二节 彰显民族特色的那达慕140-150
  • 第三节 传统的发明:从关圣庙到三圣宫150-161
  • 结语161-165
  • 附录165-199
  • 参考文献199-207
  • 致谢2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纳日碧力戈;作为操演的民间口述和作为行动的社会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胡明文;古新仁;;移民孤岛与族群边界存续——江西“两江”畲族移民村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邓启耀;;从马背到牛背——云南蒙古族民间叙事中的文化变迁镜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马玉华;;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7 周传斌;族群理论的流变及其与民族理论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5期

8 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J];民族研究;1990年05期

9 李绍明;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与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温春来;;彝、汉文献所见之彝族认同问题——兼与郝瑞教授对话[J];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通海蒙古族的民族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