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错配、结构演变及其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错配、结构演变及其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持续的经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但非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素错配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尤其是要素流动障碍已阻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增长,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劳动力结构优化更是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错配水平越高经济效率损失越大,即优化劳动力配置对于经济增长作用越明显。而经济高速稳定增长不仅需要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同时还应当关注要素流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此,本文考察我国劳动力错配、结构变迁及其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以及论文框架,回顾劳动力错配、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以及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局限性。通过引进非劳动力错配市场约束,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方向及其偏向性水平取决于劳动力替代弹性与劳动力结构,当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互补时,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增速加快或降速减缓将增大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即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增强或偏向于非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减弱,反之则反是;当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呈替代关系时,结论相反。 其次,在劳动力错配市场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劳动力错配以及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非错配与错配模型的异同。结果发现,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方向及其偏向性水平取决于劳动力替代弹性、劳动力错配水平以及劳动力结构,当劳动力错配水平降速加快或增速减缓时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将减小,即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减弱或偏向于非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增强,反之反是。当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互补时,若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增速加快或降速减缓,则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将增大,即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增强或偏向于非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减弱,反之相反;当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替代时,结论相反。可以看出,非错配模型忽视劳动力错配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并且在劳动力错配水平呈下降趋势时,其高估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反之则低估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 再次,构建劳动力错配指数考察我国、七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不断优化且优化速度较快;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区域劳动力错配水平也不断优化,而样本期内东北与西北区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变化比较复杂;各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得到明显优化,发达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相对较低而欠发达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相对较高。劳动力错配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变化依赖于市场化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同时,构建劳动力结构指数考察我国、七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劳动力结构变迁,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劳动力结构逐年优化,但其劳动力结构失衡情况始终比较严重;与全国数据类似七大区域劳动力结构也逐年优化;各省域劳动力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但各省域劳动力结构均得到明显优化,且发达省域劳动力结构优化程度一般高于欠发达省域劳动力结构优化程度。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结构变迁依赖于劳动力错配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当劳动力错配水平降低时我国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将升高,反之相反。 最后,本文基于标准化系统对我国总体经济、七大区域以及各省域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根据估计结果测度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发现样本期内我国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偏向于技能劳动程度逐年减弱。样本期内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差距较大,但各区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不断趋同,其中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区域技术进步表现出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特征但其偏向性水平不断减弱,华中区域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且其偏向性水平不断增强,说明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区域的技术进步更有利于提升技能劳动边际产出,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区域的技能偏向性表现出非稳态特征。省域测度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各省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趋势差异明显,但多数发达省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多数欠发达省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本文构建计量模型验证我国劳动力错配以及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降速加快或增速减缓时,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将减小,即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减弱或偏向于非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增强,反之相反,该结论与模型推导结果一致。而劳动力结构影响效应模型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当我国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增速加快或降速减缓时,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将减小,即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减弱或偏向于非技能劳动的程度将增强,反之也反是,该结论也与模型推导结果一致。
【关键词】:劳动力错配 劳动力结构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249.2;F1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2-13
- 1.2 研究方法13-15
- 1.3 研究创新点15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5-17
- 第2章 文献述评17-28
- 2.1 劳动力错配文献评议17-21
- 2.1.1 劳动力错配的理论研究17-18
- 2.1.2 劳动力错配的经验研究18-21
- 2.1.3 劳动力错配相关文献的特点及局限性21
- 2.2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文献评议21-26
- 2.2.1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理论研究21-23
- 2.2.2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经验研究23-25
- 2.2.3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文献的特点及局限性25-26
- 2.3 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文献评议26-28
- 2.3.1 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的理论研究26-27
- 2.3.2 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的经验研究27
- 2.3.3 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文献的特点及局限性27-28
- 第3章 非错配条件下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模型28-40
- 3.1 厂商与家庭两部门模型28-31
- 3.1.1 厂商行为28-29
- 3.1.2 家庭行为29-30
- 3.1.3 均衡30-31
- 3.2 厂商、家庭以及研发部门三部门模型31-37
- 3.2.1 厂商及研发部门行为31-35
- 3.2.2 家庭行为35
- 3.2.3 均衡35-37
- 3.3 本章小结37-40
- 第4章 劳动力错配条件下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模型40-56
- 4.1 厂商与家庭两部门模型40-44
- 4.1.1 厂商行为40-41
- 4.1.2 家庭行为41-42
- 4.1.3 均衡42-44
- 4.2 厂商、家庭以及研发部门三部门模型44-50
- 4.2.1 厂商及研发部门行为44-47
- 4.2.2 家庭行为47-48
- 4.2.3 均衡48-50
- 4.3 两类市场劳动力结构影响效应比较分析50-51
- 4.4 本章小结51-56
- 第5章 中国劳动力错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6-76
- 5.1 劳动力错配指数设计与数据来源说明56-59
- 5.2 我国及地区劳动力错配水平演变59-69
- 5.2.1 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及其演变趋势59-60
- 5.2.2 我国七大区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及其演变趋势60-63
- 5.2.3 我国各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及其演变趋势63-69
- 5.3 劳动力错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69-73
- 5.3.1 我国劳动力错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69-70
- 5.3.2 省域劳动力错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70-73
- 5.4 本章小结73-76
- 第6章 中国劳动力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76-92
- 6.1 劳动力结构指数设计与数据来源说明76
- 6.2 我国及地区劳动力结构变迁76-84
- 6.2.1 我国劳动力结构变迁76-77
- 6.2.2 我国七大区域劳动力结构变迁77-84
- 6.3 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分析84-90
- 6.3.1 我国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分析84-86
- 6.3.2 省域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分析86-90
- 6.4 本章小结90-92
- 第7章 生产函数估计及中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测度92-123
- 7.1 数据来源说明92-102
- 7.1.1 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92-94
- 7.1.2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以及资本报酬94-96
- 7.1.3 技能劳动工资与非技能劳动工资96-101
- 7.1.4 资本投入101-102
- 7.2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测度102-109
- 7.2.1 我国双层嵌套 CES 生产函数估计102-107
- 7.2.2 我国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及其演变趋势107-109
- 7.3 我国七大区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测度109-113
- 7.3.1 七大区域双层嵌套 CES 生产函数估计109-110
- 7.3.2 七大区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及其演变趋势110-113
- 7.4 我国各省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测度113-120
- 7.4.1 省域双层嵌套 CES 生产函数估计113-114
- 7.4.2 省域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及其演变趋势114-120
- 7.5 本章小结120-123
- 第8章 中国劳动力错配及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3-133
- 8.1 劳动力错配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3-127
- 8.1.1 我国劳动力错配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3-124
- 8.1.2 省域劳动力错配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4-127
- 8.2 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7-131
- 8.2.1 我国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7-128
- 8.2.2 省域劳动力结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效应检验128-131
- 8.3 本章小结131-133
- 结论133-137
- 参考文献137-14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145-146
- 致谢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永照;;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0年01期
2 李冰;;“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与就业[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4 李扬洲;;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基于我国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效应检验[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5 简泽;;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资源再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管理世界;2011年05期
6 曹玉书;楼东玮;;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7 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8 李秀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区域的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盛丹;李坤望;王永进;;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10 杨继军;张二震;;风险偏好、内生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J];经济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栋栋;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要素再配置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错配、结构演变及其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