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2:16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成人教育活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有机组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经济增长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和转型期。本文选取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作为研究对象,力求以“转型”研究为基点和结点,通过深度剖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尝试阐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何以转型”、“如何可转”、“转向何处”的问题,研究探寻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转型与重构。论文第一章阐明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及其转型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观点,理清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着力阐述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相关概念以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围绕社会转型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三大理论对继续教育转型的理论生发作用进行纵深研究;第三章梳理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剖析了影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驱动力力场和抑制力力场,全面分析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章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的优势,以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实践分析为典型案例,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折射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应然性和必然性;第五章是国外继续教育发展经验的引介及其启示,通过对比探析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继续教育的特色经验,总结提出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启示和本土化借鉴;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以前述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目标取向,构建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三位一体原则,即理念转型为先导、制度转型为保障、质量评价转型为根本,明确提出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体制保障、战略调整、融合发展、市场趋化、创新意识、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转型路径;第七章为结论部分。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继续教育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2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2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14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11-12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12-14
  • 1.2 文献综述14-19
  • 1.2.1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基本情况14-16
  • 1.2.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观点述评16-19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9-20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技术路线19-20
  • 1.4 研究方法20
  • 1.4.1 文献研究法20
  • 1.4.2 案例研究法20
  • 1.4.3 历史研究法20
  • 1.4.4 比较研究法20
  • 1.5 论文创新点20-22
  • 第2章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22-36
  • 2.1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相关概念22-28
  • 2.1.1 继续教育相关概念22-26
  • 2.1.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相关概念26-28
  • 2.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的理论基础28-36
  • 2.2.1 社会转型理论28-31
  • 2.2.2 终身教育理论31-33
  • 2.2.3 人力资本理论33-36
  • 第3章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阶段及转型影响力场分析36-52
  • 3.1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阶段分析36-42
  • 3.1.1 萌芽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方兴未艾期36-37
  • 3.1.2 兴起阶段:高校继续教育雨后春笋期37
  • 3.1.3 发展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政府视野期37-39
  • 3.1.4 转型阶段:高校继续教育全民认知期39-42
  • 3.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影响力场分析42-52
  • 3.2.1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过程中的驱动力力场43-47
  • 3.2.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抑制力力场47-52
  • 第4章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案例分析—以东北大学为例52-80
  • 4.1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发展概述52-68
  • 4.1.1 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沿革53-67
  • 4.1.2 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沿革67-68
  • 4.2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摭述68-74
  • 4.2.1 办学类型繁多,各自为政严重69-71
  • 4.2.2 管理机制僵化,内生动力缺乏71-72
  • 4.2.3 招生考试不一,学历教育分散72-73
  • 4.2.4 师资力量短缺,办学资源耗散73-74
  • 4.2.5 注重规模效益,质量管控放松74
  • 4.3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转型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74-80
  • 4.3.1 办学理念转型不到位,目标定位不清75-76
  • 4.3.2 体制机制转型不到位,难适市场需要76-77
  • 4.3.3 衔接融合转型不到位,统筹研究不足77-78
  • 4.3.4 质量评价转型不到位,保障监控缺位78-80
  • 第5章 国外继续教育特色经验引介及启示80-92
  • 5.1 国外继续教育特色经验引介80-88
  • 5.1.1 美国“立交桥”成人教育制度80-82
  • 5.1.2 英国“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策略82-84
  • 5.1.3 德国“两元论”继续教育84-85
  • 5.1.4 日本“人才银行”终身教育85-87
  • 5.1.5 韩国“学分银行”继续教育87-88
  • 5.2 国外继续教育特色经验启示88-92
  • 5.2.1 欧美继续教育特色经验启示88-90
  • 5.2.2 东亚继续教育特色经验启示90-92
  • 第6章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目标取向及路径92-123
  • 6.1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目标取向92-96
  • 6.1.1 实现从传统阶段性教育向适应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转向92-93
  • 6.1.2 实现从教育需求向需求教育的人本性转向93
  • 6.1.3 实现各类学历继续教育互相沟通衔接的“立交桥”转向93-95
  • 6.1.4 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由管理到经营的市场化转向95
  • 6.1.5 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转向95-96
  • 6.2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三位一体原则96-104
  • 6.2.1 理念转型为先导96-99
  • 6.2.2 制度转型为保障99-102
  • 6.2.3 质量评价转型为根本102-104
  • 6.3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路径104-123
  • 6.3.1 优化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04-108
  • 6.3.2 稳定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108-111
  • 6.3.3 搭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一体化“立交桥”111-114
  • 6.3.4 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化、多元化合作办学模式114-116
  • 6.3.5 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创新发展道路116-119
  • 6.3.6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119-123
  • 第7章 结论123-126
  • 7.1 主要结论123-124
  • 7.2 研究局限124-126
  • 参考文献126-131
  • 致谢131-133
  • 作者简介133-13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论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J];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2 王立慧;李瑞奇;;高校德育视阈下的美育思维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胡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2年09期

4 王立慧;徐文清;;搭建成人学历教育“立交桥”的思路设计——兼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教育的融合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3期

5 胡锐;;论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与实施策略[J];继续教育;2012年02期

6 王立慧;曲慧东;栗志;;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林安春;;谈网络时代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2011年13期

8 何桥;陈晶晶;;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9 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吴伟英;;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艳霞;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魏云昌;战后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2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