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的利益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6:15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的利益整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接近100%,而且实现了真正的全免费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利益分析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属于一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只有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不同阶层间重新分配教育利益,才能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调查,就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利益整合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利益整合、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研究目的及思路,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核心概念界定,以及文献综述,并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作大概的交代。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从利益分析的角度论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实质。具体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概念的界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背景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实质。第三部分着重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梳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历程,并对其中的教育利益分配作客观描述,指出教育利益的分配包括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其背后体现的是教育资源的多寡。第四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从多元利益冲突的视角揭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指出均衡发展实质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然而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既得利益不同,面对新的改革自然也就产生了利益之间的冲突。这其中既包括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也包括既得利益与新的分配格局之间的冲突。第五部分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的方法,深入分析和阐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改革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协调好各方利益。第六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才能破解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面临的困境。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点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 难点 利益冲突 利益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2
- 导言12-39
- 一、问题的提出12-13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3-17
- (一) 有助于义务教育自身的发展14
- (二) 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14-15
- (三)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15-16
- (四) 有助于少年儿童的自由全面发展16-17
- 三、核心概念界定17-24
- (一) 均衡17-19
- (二) 教育均衡19-21
- (三) 义务教育均衡21-22
- (四) 教育利益22-24
- 四、文献综述24-36
- (一) 国外研究24-28
- (二) 国内研究28-35
- (三) 研究趋势35-36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36-37
- (一) 文献研究36-37
- (二) 调查研究37
- (三) 实地研究37
- 六、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37-39
- 第一章 利益分析的视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实质39-57
-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概念的界定39-43
-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三个基本判断39-42
-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目的42
- (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方式42-43
- (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范围43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背景43-53
- (一) 失衡的区域经济44-46
- (二) 顽固的城乡差异46-50
- (三) 悬殊的贫富差距50-53
-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实质53-57
- (一) 国家义务教育供给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分配53-54
- (二)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导致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54-55
- (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55-57
- 第二章 利益分配的描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历程回顾57-80
- 一、致力于扩大入学机会的前“普九”时期(1978-1984年)57-63
- (一) 合理选择教育目标,协调办重点学校与普及小学教育之间的利益冲突57-58
- (二) 灵活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协调扩大教育机会与学生入学难之间的利益冲突58-60
- (三)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协调政府与居民在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利益冲突60-61
- (四)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协调小学教师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利益冲突61-63
- 二、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普九”时期(1985-2000年)63-73
- (一) 颁布政策法规,确立义务教育利益协调的原则和依据63-66
- (二) 依靠人民群众办教育,协调义务教育机会供给的利益冲突66-67
- (三) 实施扶弱政策,协调区域间的利益冲突67-68
- (四) 治理薄弱学校,协调校际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利益冲突68-73
- 三、以质量均衡为主的后“普九”时期(2001年至今)73-80
- (一) 实施系统的弱势群体帮扶政策,协调区域间教育利益冲突73-75
- (二) 采取就近入学的管理制度,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75-77
- (三)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协调城乡居民间新的利益冲突77-80
- 第三章 利益冲突的呈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面临的难点80-106
-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过程中政府间的利益冲突80-89
- (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差异导致的利益冲突80-82
- (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利益冲突82-84
- (三) 地方政府在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84-87
- (四) 同一层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87-89
- 二、不同受教育群体间的利益冲突89-98
- (一) 农村学生进城读书导致的城镇大班额现象对县城学生的冲击89-92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儿童对教育资源的争夺92-95
- (三) 既得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冲突95-98
- 三、学校层面的利益冲突98-106
- (一) 教师合理的正向流动与均衡要求的“逆向”流动之间的矛盾冲突98-101
- (二) 学校合并带来不同类型学校间的利益冲突101-104
- (三)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间的利益冲突104-106
- 第四章 利益整合的障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困境的成因分析106-126
- 一、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方式及其表达障碍106-115
-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多元化利益诉求106-108
- (二) 不同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强烈反差108-115
- 二、利益整合目标不够清晰115-118
- (一) 改革目的的模糊性116-117
- (二) 对利益差别“公正性”理解上的分歧117-118
- 三、政府作为利益整合主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118-126
- (一) 政府未能很好地履行利益整合主体角色的职能定位118-122
- (二) 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影响利益整合效果122-126
- 第五章 整合机制的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难点的破解126-149
- 一、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过程中利益整合的经验与借126-131
- (一) 强调高层级政府的利益整合责任及其功能发挥126-128
- (二) 重视法律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128-129
- (三) 注重不同利益整合方式的灵活性与互补性129-130
- (四) 借助市场手段进行利益整合130-131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利益整合的原则与方法131-139
- (一) 利益整合原则132-135
- (二) 利益整合方式135-139
- 三、建立有效义务教育利益整合机制的对策139-149
- (一) 构建制度化的教育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渠道139-141
- (二) 搭建公共对话平台,整合不同群体之间的义务教育利益141-144
- (三) 把握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科学运用市场手段实施利益整合144-146
- (四)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高层级政府的利益整合能力146-149
- 结语149-152
- 一、主要研究结论149-150
- 二、可能的创新点150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150-152
- 附录152-161
- 参考文献161-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72-173
- 后记173-175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的利益整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