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方法及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7:09

  本文关键词: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方法及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显现,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当前我国境外矿业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和经验积累阶段。近年来,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反映出国际型矿业人才的短缺,本文对矿业企业国际化人才评价与培养进行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具有创新性: (1)对我国矿业企业国际型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历史和现状的梳理,为本文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际素材。 (2)根据国际型矿业人才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的分析,构建了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型矿业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其次是知识、素质和价值创造。主要评价影响因素是工作效益,实践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地质、矿产的国际化知识掌握,思考全球化、行动地方化能力等五项因素。 (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模型。研究认为,各类型国际型矿业人才储备当中,地质管理领域的人才是目前最有优势的储备人才。但是,国际型矿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矿业行业全球资源配置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更为匮乏。 (4)在实证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系统模型,结合人才培训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海归人才集成等国际型矿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型矿业人才 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培养模式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64.2;F42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8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4-16
  • 1.2.1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1.2.2 技术路线15-16
  • 1.3 本文创新点16-18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8
  • 2.1 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8-21
  • 2.1.1 研究综述18-19
  • 2.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19-21
  • 2.2 人才评价方法的研究21-22
  • 2.2.1 研究方法综述21
  • 2.2.2 综合评价法研究综述21-22
  • 2.3 我国人才评价研究现状22-24
  • 2.4 矿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24-28
  • 第3章 中国矿业走出去战略及人才供需现状分析28-50
  • 3.1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与现状28-36
  • 3.1.1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28-29
  • 3.1.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29-36
  • 3.2 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现状分析36-47
  • 3.2.1 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36-37
  • 3.2.2 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和挑战37-47
  • 3.3 我国国际矿业领域人才供需状况47-50
  • 3.3.1 全球矿业人才供需状况47-48
  • 3.3.2 我国国际型矿业人才供需状况48-50
  • 第4章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50-69
  • 4.1 人才评价的理论基础50-52
  • 4.1.1 事物的可测性原理50-51
  • 4.1.2 人才的变异性原理51-52
  • 4.1.3 结果的一致性原理52
  • 4.2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2-58
  • 4.2.1 人才评价的标准与原则52-54
  • 4.2.2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54-58
  • 4.3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权重58-69
  •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与判断矩阵59
  • 4.3.2 确定单层次权重和进行一致性检验59-62
  • 4.3.3 权重的确定62-69
  • 第5章 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方法与实证69-76
  • 5.1 模糊集与模糊评价矩阵的建立69-70
  • 5.2 模糊矩阵运算及判别准则70-71
  • 5.3 我国国际型矿业人才实证评价71-76
  • 第6章 国际型矿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6-101
  • 6.1 人才培养系统模型76-79
  • 6.1.1 人才培养目标设计76-77
  • 6.1.2 培养方案设计77-78
  • 6.1.3 培养效果评估与反馈78-79
  • 6.2 人才培养基本原理79-82
  • 6.2.1 教育生态学理论79-80
  • 6.2.2 素质模型理论80
  • 6.2.3 控制论80-81
  • 6.2.4 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理论81-82
  • 6.2.5 创新教育理论82
  • 6.3 国内外人才培养经验对比82-86
  • 6.3.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82-84
  • 6.3.2 国外人才培养启示84-86
  • 6.4 我国国际型矿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86-101
  • 6.4.1 国际型矿业人才培养模式86-95
  • 6.4.2 国际型矿业人才培养方案95-98
  • 6.4.3 保障措施98-101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01-103
  • 7.1 研究结论101-102
  • 7.2 研究展望102-103
  • 致谢103-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附录110-116
  • 附表一: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AHP 专家打分表110-113
  • 附表二: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专家打分表113-115
  • 附图一: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专家组样本构成115-11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2 王素玲;苏世宽;;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9期

3 吕钦;鄢平;;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4 杨炼秋;;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模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徐九华;李克庆;;矿业人才培养与地质学教育计划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4期

6 蒋仕金;加快培养国际合作人才 为对外矿业合作服务[J];中国地质;1999年10期

7 严光生;李玉龙;崔敏利;周平;;2012年全球矿业形势及2013年展望——从2013年南非和加拿大矿业大会谈起[J];国土资源情报;2013年04期

8 季永志;;浅谈华恒矿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0期

9 王太平;高校人才工作链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10 唐懿;;矿业人才紧缺亟待解决[J];矿业装备;2011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国际型矿业人才评价方法及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69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