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23:27
  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来形容信息爆炸时代最为贴切。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和便捷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风险的积累和增加。信息数据是支持互联网运转的基础力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它珍贵如石油。有利益就有风险,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关于信息数据的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个人信息作为信息数据的典型代表,与互联网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很多新型违法犯罪问题。刑法应当如何面对新型的个人信息犯罪,成为时下前沿并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聚焦此问题,主要探讨刑法如何从内部体系构建和外部法律协调两方面应对风险社会下递增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个人信息的内涵及其权益属性。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个人信息,因此描绘“个人信息”的全貌是文章展开的基础。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个人数据等概念具有相似性,需要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定位个人信息在刑法中的法益属性。本文从个人信息的概念、特征、价值和类型等方面全方位解剖个人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个人信息的独立价值。因为如果个人信息可以被涵盖在其他概念之下,则不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个人信息的内涵及法益属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法益的基本范畴
        一、个人信息的价值及其内涵
        二、个人信息相关主体的权益
    第二节 个人信息法益的层次结构
        一、个人信息的个人法益属性
        二、个人信息的公共法益属性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比较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整体现况
        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发展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理念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评析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评析
        一、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现况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经验借鉴
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容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不同观点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双重法益属性
    第二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类型
        一、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
        二、非法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
        三、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第三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要素
        一、犯罪构成中情节要素的合理认定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情节
第四章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刑法调控
    第一节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刑法调控的价值
        一、个人信息自由与安全价值及其关系
        二、个人、社会与国家法益的利益衡量
    第二节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刑法调控的路径
        一、风险刑法与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二、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刑法防控的模式
        三、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调控的刑事一体化
    第三节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刑法调控的体系
        一、风险识别:划分个人信息安全法益层级
        二、风险预防:前置个人信息安全法益保护
        三、风险分担:分配个人信息安全注意义务
        四、风险控制:严密个人信息安全刑事法网
第五章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的具体构建
    第一节 侵犯个人信息关联罪名体系协调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关联性罪名
        二、侵犯个人信息法益关联罪名的协调
    第二节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前置法的完善
        一、我国个人信息权益的非刑事立法概况
        二、信息安全监管行政与刑事责任的衔接
    第三节 侵犯个人信息法益的出罪化路径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中立帮助行为的出罪价值
        二、基于信息权利主体被害人同意的出罪事由
        三、信息犯罪主体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出罪路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16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6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