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教师的生命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16:10
  在现实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生命意义被遮蔽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对学生生命理解的工具化、狭窄化、断裂化等偏失,以至于教育背离了生命价值。立足于教师,将理解的对象提升至生命,以理解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向生命,探究教师对生命的理解的实然与应然,并探寻通达教师生命理解理想样态的实践途径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引下,按照“本体——事实——规范——改进”的逻辑框架,从教师生命理解的意涵解析,教育吁求,现实审视,理想之境、通达之途等方面对教师的生命理解展开研究。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对教师生命理解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本体性的探究,在学理上解析教师的生命理解的意涵。研究从知性的理解、实践的理解和存在论理解三个层级对理解进行了学术梳理,进而将理解之于生命,对生命理解的结构和过程进行阐析。研究认为,生命性是教育的根本特性,教育的过程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生命表达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即在于以生命引导生命的成长。教师的生命理解主要地是以学生生命为中心的生命理解。教师的生命理解为着教育的实践,生成于教育实践,深化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生命理解的根基。在对教师生命理...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非人格化”的教育背离了教育的生命本质
        (二)提升教师的生命理解是教育回归生命本质重要条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育中的生命相关研究
        (二)教育中的理解相关研究
        (三)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可能的拓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方法论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生命理解的意涵解析
    一、理解的层级
        (一)知性的理解
        (二)实践性理解
        (三)存在论理解
    二、生命的意涵
        (一)生命与人的生命
        (二)生命的特征
        (三)生命的范畴
    三、生命理解的结构
        (一)生命表现向生命本质的逼近
        (二)生命意义与生命目的的澄明
        (三)生命需要与生命价值的关联
        (四)生命现实向生命可能的开拓
    四、生命理解的过程
        (一)生命体验向生命理解的飞跃
        (二)理解自我与理解他者的融合
        (三)理解个体与理解整体的互进
        (四)生命理解于有限与无限之间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师生命理解的教育吁求
    一、教育的生命属性
        (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成长生命
        (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引导生命
        (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达生命
    二、教育中理解生命的必要与可能
        (一)教育中理解生命的必要性
        (二)教育中理解生命的可能性
    三、教师生命理解的特质
        (一)以生命理解者为教师基本角色
        (二)以学生生命为生命理解的中心
        (三)以教育实践为生命理解的基础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师生命理解的问题审视
    一、教师生命理解偏失的现象考察
        (一)生命的工具化理解
        (二)生命的狭窄化理解
        (三)生命的断裂化理解
    二、教师生命理解偏失的原因分析
        (一)理解偏失的外部环境
        (二)理解偏失的教师因素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生命理解的理想之境
    一、生命意义的教育赋予
        (一)教师的身份认同
        (二)教师的目的定立
        (三)实践的生命立场
    二、生命理解的整全展开
        (一)生命的尊贵性理解
        (二)生命的关联性理解
        (三)生命的时间性理解
    三、生命理解的实践拓展
        (一)实践前理解的自省
        (二)实践中理解的生成
        (三)实践后理解的深化
        (四)实践与理解的循环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师生命理解的通达之途
    一、致力于生命幸福的学校治理
        (一)确立以生命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凸显生命尺度的制度运作
        (三)营造体现生命意义的文化氛围
    二、追寻生命理解的教师自觉
        (一)生命化的教育实践
        (二)实践中的全息对话
        (三)生命理解力的提升
    三、本章小结
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尊严[J]. 巴登尼玛.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3)
[2]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结构体系及发展建议[J]. 王光明,张楠,李健,杨蕊,张胜.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3)
[3]诠释与建构——狄尔泰与韦伯“理解”问题的解析[J]. 宋烨.  河南社会科学. 2018(11)
[4]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经验模式”——基于生命哲学的视角[J]. 姚遥,刘胡权.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7)
[5]“内知觉”、“意识事实”与“现象性原理”——论理解狄尔泰“体验”概念的基本前提[J]. 高桦.  现代哲学. 2018(02)
[6]从“设计生命”到理解生命——对生命科学的哲学阐释[J]. 金帆.  文化纵横. 2018(01)
[7]论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J]. 王美君,顾銮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8]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回归与实现路径[J]. 毛道生.  中国教育学刊. 2017(S2)
[9]国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价值分析[J]. 曾文茜,罗生全.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7(07)
[10]教师的权力:成为“行动的知识人”[J]. 徐巍.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5)

博士论文
[1]教师教学的实践逻辑研究[D]. 李继.四川师范大学 2017
[2]自我的寻求[D]. 李茂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 王传金.上海师范大学 2008
[4]“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 高闰青.西北师范大学 2008
[5]亦续亦断[D]. 万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 杨金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本真生存与教育[D]. 朱新卓.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 谢翌.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教育的人性追寻[D]. 李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 陈海飞.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6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6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