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信息伦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拓展

发布时间:2021-05-07 08:57
  互联网和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当代信息技术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个体生活方式与整个社会都因此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改变。“信息”改变了历史,重塑了社会,引导着文明形态的更新,信息时代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伦理价值观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关注信息社会的新特征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信息伦理”是伦理学中新的研究方向。信息伦理界定信息活动或行为中的善恶、正义等元伦理问题并为其提供辩护,调整信息时代人与人的信息关系,是以虚拟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信息社会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的总和,也是适应技术发展的信息道德意识。借助于信息伦理的内容与方法,并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实践,本文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信息时代的新拓展,并从相互关联的两个维度加以详细展开,即良序社会建设的应有伦理原则与优良个人品德建设的应有伦理原则。这对于从理论上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实践中引导人的日常道德生活,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想都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伦理的兴起基于伦理活动的场域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转换、伦理主体存在状态从线下世界到赛博空间的转换,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从现实关联到网络互联的转换三种变化,而随着...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
        (二)信息伦理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四)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内容框架
    四、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信息伦理
    一、信息伦理兴起的背景
        (一)伦理活动的场域转换: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
        (二)信息时代伦理活动的主体转换:从线下世界的人到赛博空间的人
        (三)伦理主体与社会的关系转换:从现实关联到网络互联
    二、从技术伦理到社会伦理:信息伦理研究的整体性视域
        (一)信息伦理研究的第一层形态:信息技术伦理
        (二)信息伦理研究的第二层形态:信息社会伦理
    三、信息伦理的概念界定
        (一)信息的三重含义
        (二)伦理与道德的语义区分及内在一致性
        (三)信息伦理的概念
    四、信息秩序与信息德性:信息伦理研究内容的二重结构
        (一)信息秩序:以信息交往关系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秩序
        (二)信息德性: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个人品德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推进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双重维度
        (一)良序社会建设的伦理原则:集体主义、公正与人道主义
        (二)个人品德建设的伦理原则:诚信、尊重与责任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的关联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现实世界的道德准则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信息伦理思维方法的内在一致性
        (三)信息伦理印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原则的科学性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信息时代拓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秩序: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建设的新伦理原则
    一、信息共存:信息时代的新集体主义
        (一)传统社会共同体与集体主义伦理原则
        (二)信息时代的新型“信息共同体”
        (三)集体主义伦理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共存
    二、信息公正:信息时代的公平正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
        (二)“数字鸿沟”与信息不平等
        (三)公正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公正
    三、信息自由:信息时代的新人道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信息异化与大数据的“全景式监视”
        (三)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自由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德性: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个人品德建设的新伦理原则
    一、信息诚信:信息时代的首要交往原则
        (一)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
        (二)“信息孤岛”与失信
        (三)诚信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诚信
    二、信息尊重:信息时代公民权利的新需要
        (一)尊重原则及其实质
        (二)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与隐私权
        (三)尊重原则的信息化拓展:信息尊重
    三、信息责任:作为“信息人”的角色使命
        (一)责任: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角色使命
        (二)信息空间中的责任缺失
        (三)责任原则的信息化新拓展:信息责任
    四、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作为哲学对象的“信息文明”[J]. 肖峰.  学术界. 2016(08)
[2]作为价值论对象的信息文明[J]. 肖峰.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03)
[3]“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 翟振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07)
[4]信息风险与“信息人”的伦理责任[J]. 张学浪,赖风.  伦理学研究. 2016(02)
[5]网络失范的哲学分析[J]. 肖峰,窦畅宇.  理论视野. 2016(01)
[6]略论习近平的道德建设思想[J]. 吴灿新.  探求. 2015(06)
[7]马克思、意识形态与现代道德世界[J]. 张曦.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4)
[8]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 黄欣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9]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治理研究[J]. 安宝洋.  科学学研究. 2015(05)
[10]拯救伦理又保卫历史唯物主义——从布莱克里奇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谈起[J]. 韦庭学.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2)

博士论文
[1]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D]. 谭国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2]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方法研究[D]. 于希勇.复旦大学 2014
[3]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研究[D]. 李志松.西北大学 2012
[4]从道德理想主义到政治现实主义[D]. 杨晓伟.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173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73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