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5:40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社区教育将提升职业技能与丰富公众精神生活相融合,既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着力点,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我国社区教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治理困境,导致社区教育有效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国家提出“要推进形成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围绕建立多元参与主体利益契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概念框架。随着公众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多样,社区教育以社区为学习场域,融合了公众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分析国内社区教育及治理的历史、现状和困境,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我国社区教育治理要向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转变。其次,发现了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三个机制。一是资源动员。通过细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二是多元共治。通过树立愿景、权责划分、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平等协商、监督评价,实现社区教育有效供给。三是利益分配。通过分析参与...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文章发表时间统计
文章发表期刊统计
①。社会发育程度与政府治理能力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如图4-1所示)。分析比较这四种理论倾向和治理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协同治理的产生过程和重要意义。图 4-1 社会建设中政府和社会的关系②第一,政府管控模式。该模式强调政府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通过运用行政权力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体制。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往完全依附于政府的封闭单位,面临着解体,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组织形式。为此,政府亟需寻找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利用现有庞大官僚体系来构造一个新型社会,这既是一种行政惯性,也是特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社区制快速弥补了“单位制”解体所留下的组织和管理真空,另一方面,繁重的社区事务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说,行政化导向的社区治理在城市社会转型初期具有合理性。然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对社区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 谭浩楠,于元青.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2]学习型城市视野下社区教育现实问题分析[J]. 张文锍.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3]创新社区教育需求导向模式[J]. 全继刚.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2)
[4]我国社区教育中居民参与的几个主要问题[J]. 邵晓枫,罗志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2)
[5]社区教育“反哺”职业教育的路径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赵小段. 成人教育. 2017(03)
[6]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J]. 李恒,欧庭宇. 成人教育. 2017(02)
[7]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学校功能拓展空间分析[J]. 邢贞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3)
[8]美国社区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路径[J]. 李书影. 外国教育研究. 2017(01)
[9]社区教育政策执行多元主体利益博弈及其均衡调整[J]. 唐克,侯嘉茵.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1)
[10]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治理研究[J]. 雷沙沙,宫新荷. 成人教育. 2017(01)
博士论文
[1]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D]. 蒋亦璐.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佳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 邵静野.吉林大学 2014
[4]地方治理中的协同及其机制构建[D]. 张利萍.浙江大学 2013
[5]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 田培杰.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 刘春朝.中国矿业大学 2013
[7]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 朱鸿章.华东师范大学 2012
[8]职业教育社会伙伴关系研究[D]. 杨丽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2
[9]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 夏晓丽.山东大学 2011
[10]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 许丽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多中心治理视阈下的城市老旧社区治理的对策思路[D]. 周弘婧.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广州市萝岗区社区教育管理研究[D]. 汪丽娟.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政府与公民社会多元协同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研究[D]. 周玉静.青岛大学 2014
[4]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探析[D]. 田玉麒.吉林大学 2014
[5]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研究[D]. 张维.河北师范大学 2011
[6]我国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D]. 赵莹.兰州大学 2011
[7]丹麦民众教育研究[D]. 王晓娟.辽宁师范大学 2011
[8]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郝美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教育之探讨[D]. 年四宝.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7003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文章发表时间统计
文章发表期刊统计
①。社会发育程度与政府治理能力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如图4-1所示)。分析比较这四种理论倾向和治理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协同治理的产生过程和重要意义。图 4-1 社会建设中政府和社会的关系②第一,政府管控模式。该模式强调政府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通过运用行政权力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体制。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往完全依附于政府的封闭单位,面临着解体,社区成为城市基层组织形式。为此,政府亟需寻找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利用现有庞大官僚体系来构造一个新型社会,这既是一种行政惯性,也是特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社区制快速弥补了“单位制”解体所留下的组织和管理真空,另一方面,繁重的社区事务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说,行政化导向的社区治理在城市社会转型初期具有合理性。然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对社区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 谭浩楠,于元青.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2]学习型城市视野下社区教育现实问题分析[J]. 张文锍.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3]创新社区教育需求导向模式[J]. 全继刚.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2)
[4]我国社区教育中居民参与的几个主要问题[J]. 邵晓枫,罗志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2)
[5]社区教育“反哺”职业教育的路径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赵小段. 成人教育. 2017(03)
[6]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J]. 李恒,欧庭宇. 成人教育. 2017(02)
[7]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学校功能拓展空间分析[J]. 邢贞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3)
[8]美国社区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路径[J]. 李书影. 外国教育研究. 2017(01)
[9]社区教育政策执行多元主体利益博弈及其均衡调整[J]. 唐克,侯嘉茵.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1)
[10]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治理研究[J]. 雷沙沙,宫新荷. 成人教育. 2017(01)
博士论文
[1]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D]. 蒋亦璐.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佳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 邵静野.吉林大学 2014
[4]地方治理中的协同及其机制构建[D]. 张利萍.浙江大学 2013
[5]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 田培杰.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D]. 刘春朝.中国矿业大学 2013
[7]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 朱鸿章.华东师范大学 2012
[8]职业教育社会伙伴关系研究[D]. 杨丽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2
[9]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 夏晓丽.山东大学 2011
[10]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 许丽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多中心治理视阈下的城市老旧社区治理的对策思路[D]. 周弘婧.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广州市萝岗区社区教育管理研究[D]. 汪丽娟.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政府与公民社会多元协同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研究[D]. 周玉静.青岛大学 2014
[4]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探析[D]. 田玉麒.吉林大学 2014
[5]我国社区教育内容研究[D]. 张维.河北师范大学 2011
[6]我国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D]. 赵莹.兰州大学 2011
[7]丹麦民众教育研究[D]. 王晓娟.辽宁师范大学 2011
[8]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郝美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教育之探讨[D]. 年四宝.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7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1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