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伦理省思
发布时间:2021-08-07 09:22
学校体育是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存在,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深刻的伦理蕴意。伦理作为规范、导引、调节事物发展的重要一维,它能够规范人之行为趋向正义,引导事物合规律发展,协调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运行的理性杠杆与标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法律、政策与行政推动尚难以完全解决学校体育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关涉人之价值取向及行为逾越的问题。而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作用与意义恰恰在于其能够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相关主体之行为,引导学校体育合规律发展。尽管国内学者对我国学校体育问题做了许多伦理维度的有益探索,但仔细扫描已有相关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从伦理维度思考学校体育的相关研究,一方面较少阐述研究者的伦理立场,也较少涉及学校体育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即使使用了某种伦理原则往往也是“拿来主义”,借用伦理或教育伦理的相关原则,而未说明运用该伦理原则的理论依据,从而失去可靠的理论凭借;另一方面,在对学校体育现实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由于应然的伦理价值取向论证的缺乏,往往对问题的梳理缺乏主线,泛泛而谈,也因未提供规范的价值判断依据,而常常未能针对问题提供对应的、合理的价值判断...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现实诉求
(二) 理论诉求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逻辑构架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进路构架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学校体育伦理相关概念澄明
一、伦理
二、教育伦理
三、体育伦理
四、学校体育伦理
小结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
一、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可能性
(一) 人性假设: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
(二) 探问:人性内在是否具有伦理属性
(三) 探问之追问: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认识形态中有何体现
二、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必要性
(一)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价值
(二)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功能
小结
第三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立论基础
一、伦理的两大流派解读
(一) 道义论
(二) 功利论
(三) 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分歧与联系
二、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选择
(一)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选择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二)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确立——道义与功利的和谐统一
三、学校体育应然伦理追求的确认——学生身心归合发展
四、学校体育伦理原则的确立
(一) 秉持人道
(二) 崇尚公正
(三) 依循理性
(四) 恪守诚信
(五) 追求幸福
小结
第四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分析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模型勾勒
二、学校体育伦理的时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
(二) 学校体育伦理的演化
(三) 学校体育伦理的重构
三、学校体育伦理的空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内部伦理关系
(二) 学校体育外部伦理环境
四、学校体育伦理的层次维度
(一) 底线伦理
(二) 均衡伦理
(三) 圣德伦理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及其根源
一、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
(一) 基本问题:事实偏离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割裂发展
(二) 人道问题:人道本位放逐,权利侵蚀凸现
(三) 公正问题:发展公正缺失,资源获取不公
(四) 理性问题:工具理性越位,价值理性失位
(五) 诚信问题:诚信道德遗失,信用规制阙如
(六) 幸福问题:生命价值失落,幸福获得缺失
(七) 性别问题:性别平等欠缺,女性处身弱势
(八) 道德责任问题:教育道德失范,责任应诺消隐
二、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 经济之因:经济功利主义主导,资源配置失衡
(二) 社会之源:社会对体育存在偏见,国民对体育认知不足
(三) 文化之失:文化导向偏失,价值取向偏斜
(四) 教育之殇:教育物化倾向过度,主体走向失落
(五) 实践之弊:政策执行与监管脱节,学校落实流于形式
(六) 主体之困:体育教师主体处身窘境,学生主体理解局限
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
一、基本问题之消解:皈归应然伦理追求,弥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割裂
二、人道问题之消解:回归教育的人道本真,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
三、公正问题之消解:强化发展公正与教育正义,促进资源分配公平与均衡
四、理性问题之消解: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理性指引决策理性
五、诚信问题之消解: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规约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尺度
六、幸福问题之消解: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幸福的实现
七、性别问题之消解:构建先进学校体育性别文化,强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
八、道德责任问题之消解:落实主体责任与制度安排,阶段性消解偏失与失衡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 杨文轩. 体育学刊. 2016(06)
[2]中国青少年训练存在问题与未来出路[J]. 米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3]教育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与价值取向[J]. 糜海波. 教育探索. 2016(07)
[4]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审视:问题、机遇和路径——基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视角[J]. 程传银,董鹏.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强外优内并举 健身育人共赢[J]. 潘绍伟. 体育教学. 2016(06)
[6]校园毒跑道折射的体育诚信缺失问题[J]. 苏国柏,高飞,王佃娥.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6)
[7]粤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吴剑明,王薇,石真玉,董志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01)
[8]竞技体育中提高竞赛表现技术应用的伦理学审视[J]. 刘淑英. 体育科学. 2016(02)
[9]我国体育教师劳动权利与法律救济研究[J]. 张舒.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1)
[10]体育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及其内涵[J]. 尹志华,汪晓赞,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转型期我国体育诚信缺失研究[D]. 刘巍.吉林大学 2015
[2]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D]. 宋晶.天津大学 2013
[3]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 覃刚.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适应体育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诉求[D]. 曹烃.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追寻竞技正义:竞技体育伦理批判[D]. 杨其虎.中南大学 2012
[6]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 李英.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屈宏强.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 骆贤凤.湖南师范大学 2012
[9]从排斥到承认[D]. 吕寿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 杨明宏.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体育教师法律角色研究—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D]. 王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D]. 李晓航.河北师范大学 2015
[3]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生身体意象及体育教育对策研究[D]. 焦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胜任力视角下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马美净.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研究[D]. 赵建森.河南师范大学 2015
[6]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D]. 汪改英.延安大学 2014
[7]从异化到回归[D]. 陈茜.湖南师范大学 2014
[8]福利经济学经济公正思想研究[D]. 张珮珮.江西师范大学 2014
[9]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 辛玉娥.山东师范大学 2014
[10]吉林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静.延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753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 现实诉求
(二) 理论诉求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逻辑构架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进路构架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学校体育伦理相关概念澄明
一、伦理
二、教育伦理
三、体育伦理
四、学校体育伦理
小结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
一、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可能性
(一) 人性假设: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
(二) 探问:人性内在是否具有伦理属性
(三) 探问之追问: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认识形态中有何体现
二、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必要性
(一)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价值
(二) 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功能
小结
第三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立论基础
一、伦理的两大流派解读
(一) 道义论
(二) 功利论
(三) 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分歧与联系
二、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选择
(一)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选择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二) 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确立——道义与功利的和谐统一
三、学校体育应然伦理追求的确认——学生身心归合发展
四、学校体育伦理原则的确立
(一) 秉持人道
(二) 崇尚公正
(三) 依循理性
(四) 恪守诚信
(五) 追求幸福
小结
第四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分析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模型勾勒
二、学校体育伦理的时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
(二) 学校体育伦理的演化
(三) 学校体育伦理的重构
三、学校体育伦理的空间维度
(一) 学校体育内部伦理关系
(二) 学校体育外部伦理环境
四、学校体育伦理的层次维度
(一) 底线伦理
(二) 均衡伦理
(三) 圣德伦理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及其根源
一、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伦理问题
(一) 基本问题:事实偏离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割裂发展
(二) 人道问题:人道本位放逐,权利侵蚀凸现
(三) 公正问题:发展公正缺失,资源获取不公
(四) 理性问题:工具理性越位,价值理性失位
(五) 诚信问题:诚信道德遗失,信用规制阙如
(六) 幸福问题:生命价值失落,幸福获得缺失
(七) 性别问题:性别平等欠缺,女性处身弱势
(八) 道德责任问题:教育道德失范,责任应诺消隐
二、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 经济之因:经济功利主义主导,资源配置失衡
(二) 社会之源:社会对体育存在偏见,国民对体育认知不足
(三) 文化之失:文化导向偏失,价值取向偏斜
(四) 教育之殇:教育物化倾向过度,主体走向失落
(五) 实践之弊:政策执行与监管脱节,学校落实流于形式
(六) 主体之困:体育教师主体处身窘境,学生主体理解局限
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
一、基本问题之消解:皈归应然伦理追求,弥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割裂
二、人道问题之消解:回归教育的人道本真,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
三、公正问题之消解:强化发展公正与教育正义,促进资源分配公平与均衡
四、理性问题之消解: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理性指引决策理性
五、诚信问题之消解: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规约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尺度
六、幸福问题之消解: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幸福的实现
七、性别问题之消解:构建先进学校体育性别文化,强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
八、道德责任问题之消解:落实主体责任与制度安排,阶段性消解偏失与失衡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 杨文轩. 体育学刊. 2016(06)
[2]中国青少年训练存在问题与未来出路[J]. 米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3]教育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与价值取向[J]. 糜海波. 教育探索. 2016(07)
[4]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审视:问题、机遇和路径——基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视角[J]. 程传银,董鹏.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强外优内并举 健身育人共赢[J]. 潘绍伟. 体育教学. 2016(06)
[6]校园毒跑道折射的体育诚信缺失问题[J]. 苏国柏,高飞,王佃娥.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6)
[7]粤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吴剑明,王薇,石真玉,董志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01)
[8]竞技体育中提高竞赛表现技术应用的伦理学审视[J]. 刘淑英. 体育科学. 2016(02)
[9]我国体育教师劳动权利与法律救济研究[J]. 张舒.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1)
[10]体育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及其内涵[J]. 尹志华,汪晓赞,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转型期我国体育诚信缺失研究[D]. 刘巍.吉林大学 2015
[2]现代职业教育伦理研究[D]. 宋晶.天津大学 2013
[3]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 覃刚.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适应体育教育—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的诉求[D]. 曹烃.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追寻竞技正义:竞技体育伦理批判[D]. 杨其虎.中南大学 2012
[6]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 李英.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屈宏强.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 骆贤凤.湖南师范大学 2012
[9]从排斥到承认[D]. 吕寿伟.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 杨明宏.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体育教师法律角色研究—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D]. 王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D]. 李晓航.河北师范大学 2015
[3]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生身体意象及体育教育对策研究[D]. 焦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胜任力视角下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马美净.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研究[D]. 赵建森.河南师范大学 2015
[6]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D]. 汪改英.延安大学 2014
[7]从异化到回归[D]. 陈茜.湖南师范大学 2014
[8]福利经济学经济公正思想研究[D]. 张珮珮.江西师范大学 2014
[9]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 辛玉娥.山东师范大学 2014
[10]吉林市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静.延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27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2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