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乡村社会变革

发布时间:2021-10-25 07:48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继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又一场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从改变农村社会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出发,把农村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又引发了农村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从这一点意义上讲,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以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并没有能改变农民贫困的窘境,反而造成新的社会分化。浙江于1951年春开始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历经6年时间,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但浙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忽视了特有的农商文化传统和农业耕作习惯,对许多问题发生分歧,爆发了多起退社、闹社事件,也改变了不同人物的命运,使得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非常曲折,彰显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地方性特征。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的,但在实践中,各地发生的1953年反冒进、1955年“砍社”事件、1957年仙居退社风波、1957年的包产到户等事件,反映了农民与国家的互动,维持着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微弱平衡,引起中央合作化政策的调整,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回到正常轨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改...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
        二、关于农业合作化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小农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
        四、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乡村社会变革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资料与个案选择
        一、关于研究方法
        二、关于研究资料
        三、关于研究个案选择
    第四节 核心概念、论文框架与章节内容
        一、核心概念
        二、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
    第一节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
        一、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政治建构
        二、土地改革后的经济变革
        三、亦商亦农的文化传统
        四、被改造的农村社会结构
    第二节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
        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始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第三节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非常曲折
        二、重视对建社干部培养
        三、组织变革、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相结合
        四、吸引中央领导特别关注
    小结
第三章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镜像:理论、事件与人物
    第一节 重大问题的争论
        一、推广双轮铧犁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二、整顿合作社要“上马”还是“下马”
        三、包产到户是“生产管理的高级形式”还是“开倒车”
    第二节 重大事件的始末
        一、1955年“砍社”事件
        二、1957年仙居退社风波
        三、永嘉包产到户
    第三节 重要人物的命运
        一、合作化运动中的“委屈者”——邓子恢
        二、永嘉的包产到户的实践者——戴洁天
        三、边缘化的“小人物”:合作社中的会计群体
    小结
第四章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中央合作化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浙江的“反冒进”与互助合作运动的整顿
        一、全国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浙江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冒进现象
        三、互助合作中冒进的根源
        四、中央互助合作政策调整与浙江合作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浙江“砍社”事件与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一、毛泽东对“砍社”事件态度的变化
        二、“砍社”之后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规划”中的问题辨析
    第三节 永嘉包产到户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一、农村“反右”斗争中对包产到户的批判
        二、从包产到户到高级社生产管理中的“有限承包制”
        三、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明纠暗包”
    小结
第五章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从和谐到稳固:互助组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发展
        一、国家的战略:组织起来
        二、组织化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三、农民的心态:纠结于拒绝与接受中
    第二节 从合作到抵制:初级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策略:从诱致到强制的转变
        二、农民的行动:从自愿到抵制的转化
        三、利益为先:国家与农民关系调整的核心
    第三节 从紧张到僵化:高级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趋势
        一、从初级社到高级社转化的条件
        二、国家推动高级化的行动
        三、高级社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从独立到依赖
        四、高级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再调整
    小结
第六章 浙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村社会的重建
    第一节 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
        一、新型家庭结构的形成
        二、社会阶层结构逐步定型化
        三、收入分配结构渐趋单一化
    第二节 农村社会管理的变革
        一、初步形成了新的社会管理体系
        二、人口流动逐渐停滞
        三、社会秩序日益稳定
    第三节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全面举办文化教育
        二、着手推进社会保障建设
        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节 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收入水平缓慢提升
        二、消费结构变化不大
        三、文化生活有了新气象
    第五节 农村社会心态的变迁
        一、社会心理的嬗变
        二、民主建社意识的形成
        三、勤俭办社思想的深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差序格局到平权格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趋势分析[J]. 朱新山.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4)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及启示[J]. 姚广利.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3]从“社会化小农”到“消费小农”——基于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思考[J]. 陈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农业合作化语境下基层政府政治动员的历史作用及其经验教训[J]. 任红霞,李书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动员和响应: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党与农民互动探析[J]. 张齐学.  北京党史. 2015(03)
[6]西方经典小农理论范式的反思与重构——立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J]. 王庆明.  社会学评论. 2015(02)
[7]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J]. 肖瑛.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9)
[8]皈依的悖论:1949-1951年间的政治运动与中国电影[J]. 陈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02)
[9]社会人、经济人与政治人:合作化运动中的乡村政治精英[J]. 李飞龙.  现代哲学. 2013(06)
[10]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央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J]. 杨奎松.  开放时代. 2013(06)

博士论文
[1]从生存政治到权利政治:农民政治行为逻辑变迁研究[D]. 王可园.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建国初期牡丹江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D]. 王雅馨.吉林大学 2013
[3]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D]. 操家齐.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D]. 王俊斌.首都师范大学 2009
[5]农民的自主行为与制度变迁[D]. 应小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唐河县的运作(1953—1957)[D]. 田锡全.复旦大学 2004
[7]集体产权变迁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D]. 刘金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改造小农经济的历史考察与反思(1949-1978)[D]. 张永杰.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小农经济问题研究[D]. 张东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再造乡村: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D]. 赵金山.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6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56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