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义宁州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7:07
义宁州①位于江西西北部,系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山高林密,为江西西北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清以来,宁州战祸不断,其中既有所谓“土贼”窃发,也有明末李自成、清初“三藩”之乱及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事,州城数次被破,破坏严重。战乱造成人口剧减、土地荒芜。为改变土旷人稀、赋役征收困难的局面,清初康熙年间地方将招徕移民开垦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从而吸引了大批闽粤及本省赣南等地的移民流寓宁州,成为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战乱记忆与逐渐形成的资源争夺、文化冲突等使土著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敌外心理,客观上造成了土著集团与客籍移民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雍正三年(1725),清廷批准客籍棚民在宁州成立怀远都,编为四都八图八十甲,分插在六乡,使棚民在政策层面上成为宁州地方合法成员。移民群体在宁州存在的合法化及其发展要求与土著对此的反应,成为清代义宁州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宋至明代的宁州书院总体表现与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同频,北宋黄庭坚家族的樱桃芝台书院、明代山泉书院等反映了家族势力与官府等在书院建设中重要作用,这一因素在清代得到较好的承续,成为义宁州书院建设中一以贯之的传统。清代义宁州书院高速发展,新建书院数量超过宋...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一) 书院是怎样的一种历史存在?
(二) 为什么是义宁州?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区域书院研究
(二) 多学科交叉的书院研究
(三) 关于义宁州书院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思路与结构
(一) 论文思路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义宁州自然与社会
第一节 义宁州地理与人文
第二节 明清以来的战乱
第三节 棚民的到来及其怀远都的成立
一、清廷的棚民政策
二、移民的到来和怀远都的设置
第二章 宋至明代宁州书院的演变
第一节 宋代宁州书院
第二节 元代宁州书院
第三节 明代宁州书院
一、明代宁州新建书院
二、濂山书院在明代的发展
三、明代宁州书院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建置与发展
第一节 清廷的书院政策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建设
一、清代义宁州新建书院概况
二、濂山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发展总趋势
一、新建书院在晚清时期集中涌现
二、城市化与乡村化同步发展
三、书院治化作用进一步彰显
第四节 义宁州区域中心书院的形成
一、中心书院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二、义宁州中心书院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四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运行
第一节 书院文昌崇拜的普遍化
一、清代书院祭祀的功利化:科举文运与文昌崇祀
二、清代义宁州书院文昌祭祀
第二节 档案册:义宁州的书院志
一、书院志简述
二、清代义宁州书院志的体例、取向、内容
三、档案册:义宁州书院志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节 从会、季到书院:晚清义宁州书院的演变及其意义
一、宋至明代宁州书院的发展模式
二、从会、季到书院
三、从会、季到书院发展模式的意义
第五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捐助
第一节 书院的经营性资产及其来源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捐助
一、捐助流程
二、捐助类型
三、捐助内容
第三节 捐助书院原因分析
一、议叙政策的刺激
二、捐户进主的创造性举措
三、获得书院肄业资格及宾兴支持
四、心理压力
第四节 书院捐助存在的问题
一、捐助不实
二、以次充好
三、管理不善
第六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规制
第一节 书院规制:建筑规模与形制
一、“规制”释义
二、书院规制:从建筑规制到书院功能的创造性转换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规制
一、四大基本规制在中心书院中的稳定
二、考课成为书院的基本规制
第三节 一种发展性的规制观
一、考课是清代书院的基本规制
二、考课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基本规制
第七章 濂山书院案:书院与义宁州社会
第一节 濂山书院案始末
第二节 濂山书院案中的官员、土著与移民
第三节 濂山书院案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45783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一) 书院是怎样的一种历史存在?
(二) 为什么是义宁州?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区域书院研究
(二) 多学科交叉的书院研究
(三) 关于义宁州书院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思路与结构
(一) 论文思路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义宁州自然与社会
第一节 义宁州地理与人文
第二节 明清以来的战乱
第三节 棚民的到来及其怀远都的成立
一、清廷的棚民政策
二、移民的到来和怀远都的设置
第二章 宋至明代宁州书院的演变
第一节 宋代宁州书院
第二节 元代宁州书院
第三节 明代宁州书院
一、明代宁州新建书院
二、濂山书院在明代的发展
三、明代宁州书院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建置与发展
第一节 清廷的书院政策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建设
一、清代义宁州新建书院概况
二、濂山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发展总趋势
一、新建书院在晚清时期集中涌现
二、城市化与乡村化同步发展
三、书院治化作用进一步彰显
第四节 义宁州区域中心书院的形成
一、中心书院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二、义宁州中心书院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四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运行
第一节 书院文昌崇拜的普遍化
一、清代书院祭祀的功利化:科举文运与文昌崇祀
二、清代义宁州书院文昌祭祀
第二节 档案册:义宁州的书院志
一、书院志简述
二、清代义宁州书院志的体例、取向、内容
三、档案册:义宁州书院志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节 从会、季到书院:晚清义宁州书院的演变及其意义
一、宋至明代宁州书院的发展模式
二、从会、季到书院
三、从会、季到书院发展模式的意义
第五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捐助
第一节 书院的经营性资产及其来源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的捐助
一、捐助流程
二、捐助类型
三、捐助内容
第三节 捐助书院原因分析
一、议叙政策的刺激
二、捐户进主的创造性举措
三、获得书院肄业资格及宾兴支持
四、心理压力
第四节 书院捐助存在的问题
一、捐助不实
二、以次充好
三、管理不善
第六章 清代义宁州书院规制
第一节 书院规制:建筑规模与形制
一、“规制”释义
二、书院规制:从建筑规制到书院功能的创造性转换
第二节 清代义宁州书院规制
一、四大基本规制在中心书院中的稳定
二、考课成为书院的基本规制
第三节 一种发展性的规制观
一、考课是清代书院的基本规制
二、考课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基本规制
第七章 濂山书院案:书院与义宁州社会
第一节 濂山书院案始末
第二节 濂山书院案中的官员、土著与移民
第三节 濂山书院案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457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5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