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论武术教育的文化性

发布时间:2021-10-25 22:55
  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是炎黄子孙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华夏文化光耀世界的个性表征。武术最早肇端于狩猎、扩张领地等人类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伴朝代更迭,通过汲取儒家、道家、医学、兵法等思想,进而产生了武术文化性的雏形。尤其各朝各代盛世的出现,使人类对于武力和肉体的征服渐渐演化为精神征服,在战乱时期的保身搏杀功能,也逐渐演化为一种修养身心人格的手段。武术的文化性亦由此发生发展出来。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武术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国民精神、国民性格的建构中,更具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武术教育是“武”与“育”的并行体,是一种以“武”育“人”的文化实践形式。武术教育的文化性,主要指向武术文化的传承:一是体现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武术的器物包括礼仪、拳种、器械、理论;另一类则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主要表现为武术的思维方式、武者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等等。在落实到“育人”的实践目的论上,其主要的文化内容就是“仪礼”、“武德”和“侠义”等,以此涵养人的价值观念、精神性格和道德修为。由此,武术教育的文化性,实则就是通过武术文化传承而使人身心全...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武术教育的文化性


武术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内涵①关博.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3-87.

武术,武术文化


方体育思想影响之下,相对于需要自己身体进行感悟的中国武术,动作简单同时又包含礼仪教育文化的跆拳道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同。为了适应学校体程简单易学却又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功能的目的,蕴含丰富人文思想的中国武不得不削足适履,将自己改造为“体育的武术”或者“运动的武术”,其原以技击性、教育性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转变为强身健体和美育娱乐为主要目而造成武术文化教育过程中的异化现象。4.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失衡“武术的教育性是武术传承的基本保障,教育的本身也是文化的传承过程。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正确的教育定位是实现武术文化有序传承的必要条件。文化之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传统武术教育的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普及教育,中华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优化基因在传统的武术文化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彰显。传统武术教育一般采徒教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由于派别和崇拜的不同容易使武术传承出现一些偏去武术文化的教育性就会导致武术传承的异化,主要会出现德育教育缺失,技艺的功利色彩增强,习武动机不纯等具体表征①(见图 2)。”


本文编号:345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5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