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三位一体”视角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0:5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式是由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构成的,教学思维方式指导和支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着手,可以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生本土教学理论离不开本土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本研究选择“一分为三”和“工程思维”等本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力图证明“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之一——“三位一体”这样一种“工程思维”能够从三个方向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本研究遵循着三个线索:一是用“一分为三”的理论思维分析问题;二是用“三位一体”的工程思维筹划对策;三是以研究者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反思作为一以贯之的证据。本研究认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从三个进路尝试进行。首先,教学方式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未能“共振”的集中体现。因为“教学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和“教学理论实践者”的理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合”这种差异,首要的是要求“教学实践研究者”作为第三方的登场,从而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者共同体”。通过三方的行动,特别是“教学实践研究者”的行动,促成两种理论的交融,从“人事”的角度确保教学理论真正做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方式的变...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个人的教学反思
        (二) 对教学方式的思考
        (三) 相关理论的启发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价值
第一章 “一分为三”、“三位一体”及其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一分为三”
        一、“一分为三”的形态
        二、“一分为三”的特点
    第二节 “三位一体”
        一、“三位一体”的特点
        二、“三位一体”的运行机理
    第三节 “一分为三”及“三位一体”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运用
        一、“一分为三”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体现与诠释
        二、“三位一体”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体现与诠释
第二章 “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者共同体”:变革教学方式的前提
    第一节 两种理论的差异
        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
        二、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之间的差异
        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 “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者共同体”
        一、“教学实践者共同体”的概念及构成
        二、“教学实践者共同体”的意义
    第三节 “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者共同体”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一、“教学理论研究者”的行动:确保教学理论的先进性与正确性
        二、“教学理论实践者”的行动:产生“庶民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者”
        三、“教学实践研究者”的行动:两种理论的交融
第三章 “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策略:变革教学方式的基础
    第一节 “类研究”与“类融合”
        一、课堂教学研究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类研究”现象
        二、课堂教学研究中“类融合”的探索趋势
        三、课堂教学研究“类融合”的价值
    第二节 “类”、“数”与“方(式)”
        一、“类”与“数”:“数不离类”
        二、“方”与“类”:“方以类聚”
    第三节 “类·数·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策略
        一、“类·数·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策略定义
        二、“类·数·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策略的主体
        三、“类·数·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策略目的
第四章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式的途径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变革
        三、教学实践研究者与教学方式变革
    第二节 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原则
    第三节 “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四、“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第五章 “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自身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萌芽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的教学案例
        二、形成阶段: 《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目标的撰写》教学案例
        三、确定阶段: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案例
    第二节 他者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佐证
        一、教学案例《鞋匠的儿子》
        二、教学案例: 《我能行》
        三、教学案例《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第三节 指导他者的三组案例:“问题·对话·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推己及人”
        一、尝试指导五个教学案例
        二、一次不成功的指导: 倩倩老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失利
        三、两次比较成功的指导案例
    第四节 在S中学所做的质的研究说明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三、进入现场的方式
        四、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五、研究的结论
结语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附录
    附录一 L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课堂实录
    附录二 S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课堂实录
    附录三 W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课堂实录
    附录四 笔者在×××小学执教的《灰姑娘》课堂实录
    附录五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游历教育与从游学习——孔子“周游列国”之教育活动及其价值再考察[J]. 李如密.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05)
[2]“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 张广君.  教育研究. 2016(06)
[3]教育“科学化”运动与近代中国教学论的发展[J]. 肖菊梅,肖朗.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3)
[4]偶然性视域下的教学时间观:反思、诠释与重构[J]. 鲁正一,张广君.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4)
[5]从“离身”到“具身”:课堂有效教学的“身体”转向[J]. 王会亭.  课程.教材.教法. 2015(12)
[6]论教师即教育工程师[J]. 王爱菊,徐文彬.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04)
[7]走向“关系本体论”——对话教学的基础重构与应然取向[J]. 张琼,张广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7)
[8]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 叶浩生.  教育研究. 2015(04)
[9]当代“因材施教”: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审视[J]. 张广君,张琼.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4)
[10]论微电影与微表演的文化姿态[J]. 厉震林,高彤.  艺海. 2014(11)

博士论文
[1]何天有学术经验总结与“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 杜小正.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2]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 周贵礼.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教学工程师研究[D]. 郭红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成效导向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初探[D]. 艾新波.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 黄伟.上海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探源[D]. 贺宇杰.沈阳师范大学 2013
[2]论教育工程师[D]. 马智芳.山西大学 2013
[3]缺血性中风病一分为三辨证方法的临床再研究[D]. 杨志波.云南中医学院 2013
[4]一分为三论的诗学诠释[D]. 孙冶青.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 张帆.沈阳师范大学 2011
[6]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 齐林涛.河南大学 2011
[7]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 李庆伟.西南大学 2011
[8]皮克斯的三位一体之于中国动画的启示[D]. 刘丰.浙江理工大学 2011
[9]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 高金锋.西南大学 2009
[10]飞隆公司TQM、TPS、TPM三位一体精益生产体系导入研究[D]. 杜逢中.电子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3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73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