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论中国道路的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22-01-13 09:45
  中国道路的文化自觉意味着对中国道路的自我意识。中国人在自身的历史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把握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未来走向的现实道路。今天,中国道路已初步呈现出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并越来越清晰地展露了其对于人类文明的建构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国道路必定要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期待。第一,“现代性的诊断”。既然中国道路是一条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那么中国道路就和现代性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众所周知,人类的现代化运动滥觞于西方。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必要和西方现代化范式这一他者进行对话才能获得理解。在这里,我们把黑格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无论是黑格尔的理性还是马克思的资本,或是海德格尔的技术,无不向人们昭示了资本这一西方现代性之核心范畴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和局限性。作为现代文明的基本历史建制,资本由以展现的是人的发展的状态。既然人处在资本的抽象统治中,那么人的自我异化无疑是现代文明中的经验存在。然而,人的自我异化注定要被扬弃。于是,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道路毋庸置疑地是对现代文明的超越,因而显现为向着未来筹划的历史意义。第二,“感受现代性”。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国道路的内涵
        二、中国道路的价值
        三、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四、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章 现代性的诊断
    第一节 理性的乐观
        一、自我的确证
        二、主体的自由
        三、理性的和解
    第二节 抽象的统治
        一、商品的秘密与人的存在
        二、资本的逻辑与现代的建制
        三、异化的现实与解放的道路
    第三节 存在的遗忘
        一、现代性的根源
        二、现代性的本质
        三、现代性的拯救
第二章 感受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的先行澄明
        一、现代之一般
        二、现代化的棱镜
        三、现代性的张力
    第二节 现代化的分化
        一、现代化与西方化
        二、现代文明的界限
    第三节 多样化的可能
        一、否定的潜能
        二、“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三、新论域的开启
第三章 中国道路的历史境遇
    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奠基
        一、传统与现代化
        二、他者的意象
        三、既与的前提
    第二节 资本的环节
        一、全球化与现代化
        二、两极的相联
        三、现代性的问题
    第三节 现代性的话语
        一、话语的终结
        二、多元的话语
        三、自身的根据
第四章 新型文明的可能
    第一节 可能性的思想
        一、必然性的承诺
        二、可能性的空间
        三、连接与断裂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世界历史意义的澄明
        二、多元文明的共存
        三、积极的示范效应
    第三节 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
        一、揭示中国话语的本质
        二、叙述中国道路的方法论原则
        三、塑造新时代的中国话语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J]. 陈立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马克思现代性哲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J]. 赵凯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3]马克思论黑格尔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J]. 庄忠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1)
[4]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的辨析[J]. 漆思,于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5]重审现代性的问题[J]. 鉴传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现代性”批判的两种范式差异——以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视角[J]. 刘祥乐.  甘肃理论学刊. 2016(02)
[7]马克思资本逻辑场域中的主体问题[J]. 仰海峰.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3)
[8]资本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J]. 罗骞.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04)
[9]论黑格尔历史道路理论的具体化纲领[J]. 吴晓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1)
[10]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J]. 何萍.  思想理论教育. 2015(01)

博士论文
[1]他者的意象[D]. 马丽雅.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
[2]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 刘国胜.武汉大学 2011
[3]文化自觉论[D]. 张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86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86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