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23:57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后,行为人的认罪态度及外化的事后行为是人格在“罪后”的集中表现,“罪后”行为人因素的刑法评价在本质上是事后人格能否影响定罪、量刑,以及如何影响的问题。长期以来,犯罪预备、未遂、既遂、中止被视为犯罪的终止形态,任何事后行为不可能影响到“已终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判断,只能作为征表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影响预防刑的量刑情节,这一通说几乎无人去质疑。但是,基于人格具有的稳定性、一致性特征,人格的评价似乎超越了罪前、罪中、罪后的时间划分,从人格影响定罪量刑的独立作用出发,罪后行为人因素在刑法中的地位与上述理论通说出现了逻辑悖论。特别在法律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契合世界潮流、倡导“问题导向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刑事和解、认罪认罚从宽、恢复性司法等一系列刑事司法创举使我国“协商-恢复”式的刑事司法模式轮廓初现,在此背景下,“罪后”行为人因素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人格作用下的事后法益恢复或扩大法益侵害的事实可成为犯罪成立考察的内容,一定条件下,法益恢复行为在犯罪构成要件外发挥非罪化或非刑罚化功能;量刑上,法益恢复行为可以成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基于悔罪形态的层次性,罪后态度及...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立场与研究方法
    三、分析径路与论文架构
第一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概述
    第一节 关于人的主体性的一般理论
        一、从犯罪本质的追问说起
        二、人的主体性与行为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之概念阐释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之概念争议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之本文界定
    第三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之相关概念比较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与人身危险性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与事后不可罚行为
        三、罪后行为人因素与犯罪中止行为
        四、罪后行为人因素与加重情节
        五、罪后行为人因素与罪过、主观恶性
        六、罪后行为人因素与犯罪主体
第二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现状、类型与实质
    第一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的现状
        一、文本规范中罪后行为人因素的评价概况
        二、刑事司法中罪后行为人因素的评价概述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类型
        一、我国刑法中罪后情节的梳理
        二、对罪后情节法定与酌定分类的评述
        三、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类型界说
        四、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类型化之本文阐释
        五、罪后行为人因素的类型解构
    第三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实体内容与实质透视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实体内容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实质透视
第三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困境
    第一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的司法现状评述及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司法中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现状评述
        二、刑事司法中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影响定罪、量刑的理论分歧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是否限于量刑的要素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是否限于调节基准刑
第四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现实必要性
    第一节 法律现实主义思潮与行为人因素的评价趋势
        一、法律现实主义思潮对行为人因素评价的影响
        二、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趋势
        三、人格刑法理论构建陷入困境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域内外考察及评述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之域外考察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之域内历史考察
        三、罪后行为人因素域内外考察之述评
第五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影响定罪的理论根基
    第一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影响定罪的限制条件
        一、刑事司法中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影响定罪的表现类型概述
        二、“或联说”的立场选择
        三、罪后人格影响定罪的有限性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影响定罪的理论基础
        一、罪后表现影响定罪的哲学基础
        二、文化基础:“和”文化传统与“常识、常理、常情”的现代法治理念
        三、政策和法理基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罗克辛倡导的功能责任论
        四、罪后表现影响定罪的法学基础
    第三节 影响定罪的“罪后”行为人因素之归属定位
        一、影响定罪的事后行为能否成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二、影响定罪的罪后行为人因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归属分析
第六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影响量刑的理论基础与分层化构造
    第一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影响量刑的理论基础
        一、罪后表现影响量刑的哲学基础
        二、实质根据:罪后表现影响犯罪严重程度之判断与量刑个别化的需要
        三、现实基础:恢复性司法理念以及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的探索
    第二节 量刑规范化下“罪后”行为人因素分层评价之构造
        一、罪后行为人因素规范化评价之观念重塑
        二、罪后行为人因素分层评价之合理性证成
        三、量刑规范化改革下罪后行为人因素分层评价之路径展望
        四、关于罪后行为人因素量刑评价地位的感想
第七章 “罪后”行为人因素刑法评价的立法完善与展望
    第一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制度的完善与构想
        一、增加指导和规范酌定情节适用条款,使罪后态度影响量刑法定化
        二、事后法益恢复行为评价制度化
        三、《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的完善建议
        四、罪后行为人因素评价体系的构建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害人谅解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正当化依据及适用限制[J]. 王振华.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8(14)
[2]“但书”在阶层式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定位问题[J]. 敦宁.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7)
[3]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最新发展与启示[J]. 周维明.  法律适用. 2018(13)
[4]量刑原理中的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关系再论[J]. 李冠煜,顾家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5]“但书”出罪的学理争议、实证分析与教义学解构[J]. 崔志伟.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02)
[6]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含义、功能及其适用[J]. 彭文华.  法治研究. 2018(02)
[7]认罪认罚实体从宽的制度优化[J]. 陈伟,霍俊阁.  人民司法(应用). 2018(07)
[8]论从宽的幅度[J]. 周新.  法学杂志. 2018(01)
[9]对象与主体之间:行为人自首坦白与认罪认罚关系探究[J]. 陈其琨.  学术探索. 2018(01)
[10]论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性质[J]. 张明楷.  中外法学. 2017(06)

博士论文
[1]修复性刑事责任的价值与实现[D]. 毛煜焕.华东政法大学 2015
[2]基准刑研究[D]. 张向东.吉林大学 2011
[3]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D]. 刘邦明.西南政法大学 2011
[4]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 张进德.华东政法大学 2010
[5]人本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研究[D]. 袁林.西南政法大学 2010
[6]论犯罪情节[D]. 廖瑜.西南政法大学 2009
[7]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 张波.西南政法大学 2008
[8]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 朱琳.中国政法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罪后情节研究[D]. 杨宇涛.西南政法大学 2014
[2]事后行为研究[D]. 张鹏翀.南昌大学 2011
[3]事后行为的出罪功能及其限制[D]. 李丽涓.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罪后情节研究[D]. 徐德昌.西南政法大学 2008
[5]不可罚的事前事后行为研究[D]. 唐晓敏.湘潭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7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87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