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1:13

  本文关键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资源 教师 开发 利用 问题 对策 地域性


【摘要】:“课程资源”是2001年颁布实施的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中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之一,其广义界定是“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而修订后的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建议”提升到四条“实施建议”之一,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列,彰显国家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与广泛开发的重视。国家课程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实践和反复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来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统一性。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之间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利用包括地域性课程资源在内的各类课程资源并进行适度的校本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求,的确至关重要。然而,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实看,虽然“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师们认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很大困惑竟然是课程资源缺乏”,二者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从地域层面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状态,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总体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准目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体实践中的症结和困惑所在,进而探讨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走向合理性的问题,更有利于深化已有的课程资源理论、切实推进课程资源的实践物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者长时间深入长三角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校,现场观察教师们课程实施的过程,试图揭示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总体现状,进而寻找破解之策。研究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思路,选择“定量刻画、定性诠释”的研究视角,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聚焦式访谈、模型构建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分两个阶段:前者包括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和缘由的分析,即问题诊断过程;后者包括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趋于合理的问题,即解决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其中,问题诊断聚焦“现实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即从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及关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相关评判等维度,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选取五所学校进行个案校的实证调查分析,揭示“为什么是这样”。同时,为了寻找相应对策,基于实证调研信息,分别从定性角度诠释了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过程中的三境界,从定量角度刻画了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水平模型,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水平与提升境界的改进建议并辅以有效利用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典型案例。研究表明:1.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表明:即使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资源仍是延缓改革进程、制约课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仍有高达约70%的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迷茫,认为“完全不能胜任”和“有一定距离”,对于身边大量存在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开发无助,在发达地区如此,在民族地区也是如此。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目标在实践落实中多指向了考试,spss17.0差异检验表明,地区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仅有略多于20%多的被访者认为“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而对于地域性课程资源的调查表明,不足10%的教师认为“师生的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也是课程资源”,对校外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的识别、认同和教师主体性的低下,令人堪忧。这种残酷现实的主要诱因,在于教师课程资源意识薄弱、能力缺失。拓宽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校本研究为主渠道,切实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整体能力水平,尤其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最大限度有效开发和适时利用地域性课程资源,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包、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评价体系,是破解这个难题的有效策略。2.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体实践过程的研究表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从理论积累到实践提升的内化过程,以及具体实践能力提升及与教育内部、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存在困惑,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式方面,“主题活动”占20%、“编写校本教材”占23%、“综合实践活动”占20%、“开设校本课程”占29%,而“在具体学科课程中利用”仅占8%,并且对于教科书、教参之外的课程资源,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口头上,而非具体实践过程中。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普遍处在非完全式的自觉觉醒状态,“对身边的课程资源熟视无睹、无意识、不会用”是普遍存在的现实。激发教师群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完全式的自觉觉醒,是关键。3.针对教师立足校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表明:(1)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境界是前提。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实践过程,教师实际上存在“三重境界”,即,自然境界、反省境界、觉醒境界。教师对此的境界不同,其实际效果悬殊甚大。正是由于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又是教师从理解认识到具体实践再到评判反思的循环往复、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境界的关键在于“广度、深度、精度”,即持续追求理解、认识课程资源的广度,促进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深度,调准课程资源评判的精度。(2)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水平需要细化、具体化。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可以细化为,理解、认识课程资源,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以及针对课程资源及时的评判意识和能力。这些要素也是测定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的核心指标。对三位个案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分析与水平测定表明,对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每个细节正确理解进而恰当实践,是提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整体水平的关键。(3)教师智慧地开发利用地域性课程资源是关键。利用蒙古族民族文化资源实施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的典型案例表明:教师智慧地开发利用地域性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而且可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实现“学习学科知识、获得学科素养、感悟民族文化、增长人生智慧”并举的效果。4.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水平的核心在于“外在赋予”、“内在接受”与“提效增能”的有机统一。对个案校深度的实地调查表明,“经常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反思”,涉及“教学设计、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反思、再设计与反思”者占被访教师的30%,“在经验上摸索”者占被访教师的20%,而“不断修正、及时提炼,并进行自我评判”者仅占10%。切实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期待教师自发的自觉觉醒,也需要稳定的、长期的内外部环境的政策支持,以及从教师职前教育中课程资源意识、能力的培养,到将此项任务融入职后教育中的“国培”、“省培”项目及学校日常教研培训工作之中,进行“现实问题驱动、典型案例分析、课程资源专题研究”等“顶天立地”式的综合治理,使教师真正成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动的主动践行者。就教师自身而言,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其关键在于提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理解认识水平,利用开发技能,以及针对课程资源的相关评判水平。研究同时得到若干拓展性结论:(1)尝试构建了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模型,为相关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工具;(2)提炼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理想状态和教师具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理想状态;(3)形成典型案例,为有效发挥地域性文化课程资源,进而为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师 开发 利用 问题 对策 地域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2.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论17-30
  • 一、研究缘起17-18
  • (一)推行教科书“一标多本”政策的变化引发的思考17-18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引发的思考18
  •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18-22
  • (一)研究背景18-21
  • (二)研究问题21-22
  • 三、必要性与研究意义22-25
  • (一)有利于深化已有的课程资源理论,推进课程资源的实践物化22-23
  •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水平和质量23
  • (三)试图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23-24
  • (四)试图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24-25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25-30
  •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25-27
  • (二)研究的框架结构27-28
  • (三)研究的信度与效度28
  • (四)研究的伦理28-29
  • (五)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29-3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30-47
  • 一、关于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综述30-37
  • (一)关于“什么是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综述31-33
  • (二)关于“为什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综述33-37
  • 二、关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体实践层面的相关研究综述37-41
  • (一)关于数学学科课程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综述37-40
  • (二)关于其它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综述40-41
  • 三、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综述41-42
  • 四、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综述42-45
  • (一)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宏观研究综述42-43
  • (二)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微观研究综述43-45
  • 五、文献综述的基本结论45-47
  • (一)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45
  • (二)地域性课程资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作用有待凸显45-46
  • (三)教师有效利用和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46-47
  • 第三章 课程资源概述47-61
  • 一、关于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47-54
  • (一)课程资源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内涵47-49
  •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49-51
  • (三)地域性课程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内涵51-52
  • (四)内蒙古地区地域性资源概述52-54
  •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54-58
  • (一)有利于学生接受智慧的教育54-55
  • (二)有利于适应各地区课程实施环境的差异和特殊性55-57
  • (三)有利于传承发展和有效利用少数民族文化57-58
  • 三、教师与课程资源的关系58-61
  • (一)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58-59
  • (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主体59-61
  • 第四章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分析61-82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61-66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过程61-64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问卷指标建构及问卷情况64-66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66-79
  • (一)问卷调查所呈现的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的分析66-75
  • (二)访谈所呈现的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现状的分析75-79
  • 三、对现状的讨论和分析79-82
  • (一)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过于片面和狭隘,,需要拓宽课程资源内涵79-80
  • (二)教师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提升意识和能力80-81
  • (三)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评判缺乏评价工具,需要构建水平评判模型81-82
  • 第五章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过程及其分析82-111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基本情况82-83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82-83
  • (二)深入现场研究情况介绍83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困惑及分析83-106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过程84-89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困惑89-92
  • (三)影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因素分析92-102
  • (四)改进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水平的建议102-106
  • 三、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过程中的三境界106-111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过程的定性诠释106-108
  • (二)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境界的建议108-111
  • 第六章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模型的构建及测定111-128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和水平评判问题的理论分析111-113
  • (一)研究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评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11-112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过程的学理分析112-113
  • (三)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评判问题的学理分析113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评判问题的实证研究113-117
  • (一)课堂教学计划阶段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分析114-116
  • (二)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分析116-117
  • 三、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模型的构建117-120
  • (一)模型分析117-118
  • (二)关于模型的说明118-119
  • (三)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模型的修正119
  • (四)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等级的说明119-120
  • 四、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过程分析及测定120-128
  • (一)D1 教师“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的评判过程120-122
  • (二)D2 教师“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的评判过程122-124
  • (三)D3 教师“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水平”的评判过程124-128
  • 第七章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及典型案例分析128-152
  • 一、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128-135
  •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128-132
  •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132-135
  • 二、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典型案例分析135-152
  • (一)基于小学数学的典型案例及分析135-143
  • (二)蒙语授课学校汉语文课程中开发地域性课程资源典型案例及分析143-146
  • (三)科学课程实施中开发利用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典型案例及分析146-148
  • (四)教师对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典型案例的认同调查与分析148-152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其讨论152-169
  • 一、研究的直接结论152-160
  •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152-153
  • (二)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153-160
  • 二、研究结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160-167
  • (一)地域性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挖掘160-161
  • (二)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路径161-167
  •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7-169
  • (一)研究的创新点167
  • (二)研究的局限性167-168
  • (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68-169
  • 结语169-170
  • 参考文献170-178
  • 附录178-184
  • 附录 1: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情况调查问卷178-183
  • 附录 2:教师访谈资料整理183-184
  • 后记184-186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8

  本文关键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资源 教师 开发 利用 问题 对策 地域性




本文编号:513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513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