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8:07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实施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对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四大社会要素——政府、社会、学校以及研究机构进行重点考察,分析各个要素参与的原因、内部运行的规律以及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并且从社会学包涵的三个基本内容: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行为,来分析进而明确“四大要素”的关系。通过研究认为,四大要素的关系体现出三大特征:社会运行关系的合作性、社会运行观念的一致性、社会运行行为的互动性。整体看来,“政府”为主导、“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持、“学校”是实施的主体和关键、“研究机构”为学术支撑。回首百年来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深受欧洲音乐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对于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所知甚少,对民族民间音乐鉴赏力较弱。囚而,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民族化,便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性措施。政府秉承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理念,发挥教育行政主导作用,借助京剧这一艺术载体,推动其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使学生进·步熟悉京剧艺术,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社会力量则对京剧进课堂给予了支持,保证了学校京剧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推动了京剧的普及性教育,培养出众多的京剧爱好者和观众;研究机构提供了学术支撑。这四大要素良性的互动运行是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得以建构实施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音乐地方课程实施中应该重视和考虑的因素。 依据相关研究,基于对四大要素总体的分析,本研究勾勒出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模式图,该模式图显示出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社会运行机制原理,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 综合上述认识,本文认为,从目前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实施来看,政府发挥了很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来说,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开展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作用,使这工作在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术界的学术支撑下,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完善,形成常规性、系统性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北京京剧 音乐地方课程 社会运行机制 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7-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绪论11-21
- 第一章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组成要素之一——“政府”21-33
- 第一节 政府参与京剧音乐课程及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概况21-27
- 一 政府参与京剧课程概况21-24
- 二 政府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概况24-27
- 第二节 政府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内在因素分析27-30
- 一 弘扬京剧艺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7
- 二 明确行为导向27-28
- 三 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师资问题28-29
- 四 搭建展示舞台,体现京剧教学成果29-30
- 五 分段总结,,促进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的持续发展30
- 第三节 政府要素内部运行及作用阐述30-3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2-33
- 第二章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组成要素之二——“社会”33-63
- 第一节 社会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内在因素分析33-36
- 一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34-35
- 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族素养35-36
- 第二节 社会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概况36-57
- 一 宏观36-38
- 二 中观38-55
- 三 微观55-57
- 第三节 社会要素内部运行阐述57-61
- 一 观念互动——目标的一致性及观念的认同58-60
- 二 行为互动——资源的有效分配及合作关系的建立60-61
- 第四节 “社会”要素的作用61-62
- 第五节 本章 小结62-63
- 第三章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组成要素之三——“学校”63-81
- 第一节 学校实施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概况63-69
- 一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初中部)63-65
- 二 北京市顺义一中李桥分校(李桥中学)65-69
- 第二节 学校要素内部运行阐述69-79
- 一 桥梁——社会大课堂70-72
- 二 关键——教师专业探索72-76
- 三 保障——学校的重视76-78
- 四 引领——课题研究78-79
- 五 支持——专家的指导79
- 第三节 “学校”要素的作用79-8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80-81
- 第四章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组成要素之四——“研究机构”81-99
- 第一节 研究机构参与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研究概况81-96
- 一 京剧艺术研究81-87
- 二 京剧进课堂研究87-94
- 三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研究94-96
- 第二节 研究机构参与京剧音乐课程内在因素分析96-97
- 一 基于科研的需求96
- 二 履行社会及机构职责96-97
- 三 体现自我价值97
- 第三节 “研究机构”要素内部运行及作用阐述97-98
- 第四节 本章小结98-99
- 第五章 对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的分析与结论99-108
- 第一节 四大要素关系分析99-103
- 一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一致的社会运行观念”分析99-100
- 二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合作的社会运行关系”分析100-101
- 三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互动的社会运行行为”分析101-103
- 第二节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及模式图103-104
- 第三节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分析104-106
- 一 以主观的社会需要为动力来源104
- 二 以四大组成要素认同性整合为整合方式104-105
- 三 以符号——功利型为主要激励手段105
- 四 以组织控制为主,文化控制为辅105
- 五 以适度社会调节为保障105-106
- 第四节 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预设之展望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4
- 附录114-121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21-122
- 致谢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洽;民族音乐与文化国策[J];北方音乐;2000年03期
2 丰来迎;肖川;文U
本文编号:812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1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