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国际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国际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归人才 回流 知识溢出 技术进步 吸收能力 技术差距 海归人力资本水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力资本,尤其是高能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正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政府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的接纳国。同时据中国留学基金委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9年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回国率高达97%;很多海外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即使能在美国找到高薪工作,也都纷纷回国效力,该现象也发生在印度和台湾。可以看出当前海外人才回流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主力,并且作为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海归回流以及其对地区技术进步效应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结合近期中国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要求,本研究认为考察我国海归回流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及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得颇有必要,能够为政府吸引海外人才归国的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与技术进步研究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理论部分,将人才回流、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力求丰富海归人才回流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对海归是否选择回流进行一般性原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产生机理,分别从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产生的渠道、海归回流引致知识溢出效应的逻辑关系两方面展开,最后分析海归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后文经验分析部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证方面,一方面对海归人才回流的基本状况及特征进行了调研,摸清了海归在所属行业、受教育年限、留学深造国分布、就业单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估算了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对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海归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差距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前期文献的整理和评价,得出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这一论题需进一步展开研究的五个方面。理论方面:1、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产生的理论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2、对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掘;3、对海归人才回流需进行一般性原理归纳;实证方面:1、需运用合理的计量方法估算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2、海归回流这一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与其他三大渠道FDI、国际贸易、专利技术引致的国际知识溢出需进行比较;3、需进一步研究海归人力资本水平对海归知识溢出影响效应方面以及在技术差距与海归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关系方面的研究,前期学者对此领域研究甚少。 针对以上理论部分、实证部分关于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展开本文主体部分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理论部分,通过对海归人才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判断。 (1)并不是所有留学人员最终都选择回国,只有当海归个体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时,海归选择获得中等教育水平,且选择留学海外并在一定时期后回流母国;说明目前回流的海归总体上看并非能力水平相当高的顶尖科技创新人才。 (2)海归回流知识溢出实现机理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网络效应、企业间技术知识的直接学习、竞争效应、空间集聚效应的渠道实现。 (3)海归回流的这种溢出效应并不是随海归回流的发生而白动产生的,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认为影响海归知识溢出效应的因素来自知识自身的特性、微观主体因素、宏观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实证部分,首先进行海归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海归人力资本水平与其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海归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这两方面推进,展开经验研究,讨论了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1)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并存在滞后效应,即海归回流对各省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需要经过一定周期、与各省市相应配套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发现海归回流知识溢出呈现非均衡性。实证表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科研投入越大、金融市场环境越良好,其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也越大。 (2)发现在国际知识溢出领域,海归回流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专利技术等同等重要的渠道,通过在全球人才战争中合理引进以往流失海外的高级人才,通过吸收海归人才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技术创新无疑是技术后发的中国实现“经济赶超”的佳径。 (3)得出中国各地区本土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表明海归回流只有与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结合才能对技术水平发挥更大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得出一省市本土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海归的知识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呈非单调性的单门槛特征。 (4)一省市的海归人力资本水平对其知识溢出效应影响较大,当一个地区的海归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海归的知识溢出效应会呈现出显著的跃升和加速现象,且目前的总体情况是我国海归人力资本水平在逐步提高。 (5)国内外技术差距对海归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当初始阶段技术差距较大时,海归所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呈上升趋势,在达到特定临界值后,呈现递减趋势,并随着技术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对海归技术进步负相关。同时就中国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省份与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和海归知识溢出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进一步得出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受国内外技术差距的内生约束而呈现出由弱变强再减弱的非线性动态演进规律。存在技术差距的特定门槛值,使得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同时拥有相匹配的吸收能力是本土企业获得海归释放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前提条件,较大的技术差距并不利于本土企业吸收和模仿海归带来的先进技术。 本文的研究贡献及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首次将海归人才回流这一渠道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与国际知识溢出其他三大渠道进行比较,发现在国际知识溢出领域,海归回流是与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专利技术等同等重要的渠道,通过在全球人才战争中合理引进以往流失海外的高级人才,吸收海归人才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技术创新无疑是技术后发的中国实现“经济赶超”的佳径。 第二,本文结合“知识溢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分析,讨论了海归人力资本水平与海归知识溢出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各省市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对海归知识溢出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此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第三,本文融合劳动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流动、人才学领域以及宏观经济的技术进步领域知识,瞄准三大交叉前沿领域,拓展了以往研究海归人才主要从人才学领域或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视角。 第四,本文在前期文献基础上,实证部分采用计量领域较新的门槛面板模型分析海归人力资本水平对海归回流的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技术差距对海归回流的技术进步影响,对于海归人力资本水平对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关系以及技术差距对中国海归回流的技术进步影响等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因此,本文将这一较新的计量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且进一步关注了前期学者尚未涉及的领域。
【关键词】:海归人才 回流 知识溢出 技术进步 吸收能力 技术差距 海归人力资本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64.2;F124.3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8
  • 1 导论18-48
  • 1.1 问题的提出18-20
  • 1.2 研究意义20-22
  • 1.2.1 理论意义20-21
  • 1.2.2 现实意义21-22
  • 1.3 相关概念界定22-28
  • 1.3.1 海归人才回流22-24
  • 1.3.2 知识溢出24-26
  • 1.3.3 海归国际知识溢出26-28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28-42
  • 1.4.1 关于国际人才流动的研究28-32
  • 1.4.2 关于人才回流问题的研究32-40
  • 1.4.3 海归回流问题的研究谱图40-41
  • 1.4.4 现有海归回流研究未能解决的问题41-42
  • 1.5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42-46
  • 1.5.1 研究方法42-43
  • 1.5.2 研究思路43-45
  • 1.5.3 论文结构45-46
  • 1.6 研究贡献及创新46-48
  • 2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48-73
  • 2.1 人才回流研究的理论渊源48-50
  • 2.1.1 推拉理论48-49
  • 2.1.2 新古典经济学迁移理论49
  • 2.1.3 迁移新经济学理论49-50
  • 2.2 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理论渊源50-59
  • 2.2.1 经济学对知识认知的演化50-51
  • 2.2.2 知识溢出产生的原因51-54
  • 2.2.3 关于知识溢出效应的经济增长理论回顾54-59
  • 2.3 国际知识溢出渠道59-62
  • 2.3.1 FDI与知识溢出59
  • 2.3.2 进口与知识溢出59-61
  • 2.3.3 国外专利申请、专利引用与知识溢出61-62
  • 2.3.4 人力资本跨国流动62
  • 2.4 知识溢出研究路线图62-65
  • 2.5 国际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65-66
  • 2.6 知识溢出测度方法66-71
  • 2.6.1 知识生产函数法66-67
  • 2.6.2 全要素生产率法(TFP)67-69
  • 2.6.3 文献跟踪方法69-71
  • 2.6.4 简要评述71
  • 2.7 本章小结71-73
  • 3 我国海归人才回流的基本状况及其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分析73-91
  • 3.1 海归回流总体状况73-76
  • 3.1.1 海归回流人数创新高73-76
  • 3.1.2 顶尖人才滞留海外严重76
  • 3.2 海归回流调研状况76-78
  • 3.3 样本分布的基本情况78-83
  • 3.3.1 海归所属行业分布78-79
  • 3.3.2 海外受教育年限统计79
  • 3.3.3 留学深造国分布79-80
  • 3.3.4 海归留学获得最高学位所在专业分布80-81
  • 3.3.5 海归所获得的最高学位分布81-82
  • 3.3.6 就业单位性质82
  • 3.3.7 关于回国的顾虑82-83
  • 3.4 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分析83-89
  • 3.4.1 推动基础创新与产业进步84-86
  • 3.4.2 海归知识溢出状况分析86-88
  • 3.4.3 海归知识溢出模式现状分析88-89
  • 3.5 本章小结89-91
  • 4 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产生机理及理论分析91-119
  • 4.1 海归回流决策的一般原理分析91-98
  • 4.1.1 回流效用表达91-93
  • 4.1.2 基于个人受教育函数的最优回流决策93-96
  • 4.1.3 基于个体能力、受教育年限的最优回流决策96-98
  • 4.2 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机理98-109
  • 4.2.1 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产生渠道98-103
  • 4.2.2 海归回流引致知识溢出效应的逻辑关系103-109
  • 4.3 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109-117
  • 4.3.1 溢出知识属性109-110
  • 4.3.2 微观主体因素110-114
  • 4.3.3 宏观环境因素114-116
  • 4.3.4 简要评述116-117
  • 4.4 本章小结117-119
  • 5 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测算及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119-142
  • 5.1 问题的引出119
  • 5.2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119-123
  • 5.3 模型设定123-124
  • 5.4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124-129
  • 5.4.1 变量选择124-128
  • 5.4.2 数据来源128-129
  • 5.5 实证检验129-140
  •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129
  • 5.5.2 海归技术溢出效应估计129-135
  • 5.5.3 吸收能力对海归知识溢出的影响135-139
  • 5.5.4 海归回流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与其他三大渠道比较139-140
  • 5.6 本章小结140-142
  • 6 海归人力资本水平与其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关系142-156
  • 6.1 问题的提出142
  • 6.2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142-143
  • 6.3 研究方法143-149
  • 6.3.1 门槛面板模型143-148
  • 6.3.2 模型选取148-149
  • 6.4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149-150
  • 6.4.1 变量选择149
  • 6.4.2 数据来源149-150
  • 6.5 实证结果与分析150-155
  • 6.5.1 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150
  • 6.5.2 海归人力资本水平门槛值的计算150-152
  • 6.5.3 非线性门槛回归结果分析152-155
  • 6.6 本章小结155-156
  • 7 技术差距与中国海归回流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关系156-170
  • 7.1 问题的提出156
  • 7.2 相关经验研究回顾156-158
  • 7.3 研究假设158-159
  • 7.4 研究设计159-162
  • 7.4.1 模型设定159-161
  • 7.4.2 数据来源161-162
  • 7.5 实证结果与分析162-168
  • 7.5.1 对基本模型的分析162-165
  • 7.5.2 对技术差距门槛值的检验165-167
  • 7.5.3 技术差距的门槛效应回归结果167-168
  • 7.6 本章小结168-170
  • 8 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170-176
  • 8.1 主要研究结论170-172
  • 8.2 政策启示172-174
  • 8.3 研究展望174-175
  • 8.3.1 智力跨国外流的技术进步效应174
  • 8.3.2 海归回流的负经济效应174
  • 8.3.3 海外引才制度设计174-175
  • 8.4 研究的不足175-176
  • 参考文献176-194
  • 附录194-214
  • 附录A 本论文的调查问卷194-197
  • 附录B 访谈名单197-198
  • 附录C 论文中STATA语言198-213
  • 附录D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213-214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214-216
  • 后记216-2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春媛;潘云海;;知识溢出的测度模型研究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陶锋;;国际知识溢出、社会资本与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1年07期

3 连玉君;程建;;不同成长机会下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4 倪晓觎;;技术差距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7期

5 宁军明;;知识溢出测度方法评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5期

6 张继红;吴玉鸣;;专利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2期

7 李平,崔喜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对策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李平;许家云;张庆昌;;智力跨国外流有利于中国技术创新吗?[J];财经研究;2013年02期

9 朱敏;高越;;人力资本流动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黎赔肆;李利霞;;社会网络与机会识别:海归企业家与本土企业家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2 孔伟杰;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蓉蓉;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华;经济开放、异质性和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婷;对外贸易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区域差异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2 覃卫宜;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3 崔喜君;国外专利申请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7年

4 花军委;我国人才回流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孙灵燕;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绩效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6 冉红霞;中国海归创业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吴修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8 宫旭红;基于国际引文的技术知识扩散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段红真;北京市海归人才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1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