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处理器功能验证的测试平台优化和激励生成技术

发布时间:2017-03-22 17:04

  本文关键词:多核处理器功能验证的测试平台优化和激励生成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推动下,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中央处理器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典型代表,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在制造工艺的推动下,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高。进入深亚微米工艺后,漏电功耗导致处理器的性能无法再依赖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于是,多核处理器集成多个核心来提升计算性能,这使处理器的规模和复杂性进一步升高。随着处理器规模和复杂性不断上升,同时产品设计周期缩短,功能验证成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瓶颈。在验证环境中,测试平台是验证的基础,决定了验证的质量;激励是仿真的驱动,决定了验证的效率。为了优化验证环境,提高验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测试平台优化和激励生成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基于变异分析技术的测试平台优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变异分析过程中分析覆盖模型和检查器之间行为的一致性,找出测试平台中两个主要部件(覆盖模型和检查器)中的缺陷,进而系统性的改善整个测试平台的质量,最终提高验证工作的质量。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激励生成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已有的大量测试用例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出激励中能有效提升覆盖率结果的指令序列的共有性质,然后在生成新激励的过程中重用提取出的性质,从而增强激励驱动覆盖事件的能力,加速覆盖率的增长,最终提高验证工作的效率。同时本文提出了两项技术用于改善数据挖掘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第一项是基于标签的定位技术,用于快速而准确地在测试用例中找到有用的指令序列;第二项是基于差异性的规则组合技术,用于提高组合两条规则时的效率。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验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多核处理器 功能验证 测试平台 激励生成 变异分析 数据挖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9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12-13
  • 1.2 验证方法简介13-15
  • 1.2.1 模拟仿真简介13-14
  • 1.2.2 形式验证简介14-15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5-18
  • 1.3.1 测试平台优化的挑战16
  • 1.3.2 激励生成的挑战16-17
  • 1.3.3 本文的创新点17-18
  • 1.4 章节安排18-19
  • 2 研究现状19-24
  • 2.1 测试平台优化技术研究现状19-20
  • 2.2 定向激励生成技术研究现状20-21
  • 2.3 随机激励生成技术研究现状21-24
  • 3 基于变异分析的测试平台优化技术24-38
  • 3.1 变异分析简介24-25
  • 3.2 测试平台优化技术25-34
  • 3.2.1 基本方法25-28
  • 3.2.2 优化覆盖模型28-29
  • 3.2.3 优化检查器29-31
  • 3.2.4 量化测试平台质量31-33
  • 3.2.5 测试平台优化流程33-34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34-37
  • 3.3.1 实验环境34
  • 3.3.2 互联模块随机激励实验34-35
  • 3.3.3 互联模块定向激励实验35-36
  • 3.3.4 处理器实验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激励生成技术38-55
  • 4.1 数据挖掘简介38-39
  • 4.2 激励生成方法39-42
  • 4.2.1 第一步,建立片段数据库40
  • 4.2.2 第二步,建立特征向量数据库40-41
  • 4.2.3 第三步,建立规则数据库41-42
  • 4.2.4 第四步,规则重用42
  • 4.3 基于标签的定位技术42-44
  • 4.4 基于差异性的规则组合技术44-47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47-53
  • 4.5.1 实验环境47
  • 4.5.2 实验结果47-50
  • 4.5.3 对TBLT技术的分析50-51
  • 4.5.4 对DBRCT技术的分析51-52
  • 4.5.5 对IPE(Instruction number per Event)的分析52-53
  • 4.6 本章小结53-55
  • 5 总结与展望55-57
  • 5.1 工作总结55-56
  • 5.2 工作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威,杨放春,邹华;下一代业务生成技术及其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2年12期

2 苏国平;;菜单自生成技术及实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0年08期

3 王海鹏,邵力宇;应用生成技术开发电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电力技术;1993年06期

4 夏青,万刚;虚拟实体生成技术研究[J];测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杜宝江;王立平;吴恩启;郁蕾;刘佳;;网上博览会虚拟要素实时生成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年S2期

6 于旭;杨静;谢志强;;虚拟样本生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年03期

7 李敏;;关于群体动画生成技术的创新型实验项目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56期

8 周根林,黄宜华,唐琦;具有连续变倍能力的高质量汉字生成技术[J];中文信息学报;1987年04期

9 邱云超,费敏锐;现场通信协议的生成技术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10 罗贵心;;方法外挂式模型生成技术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自云;文富荣;;面向过程的群集系统实时库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现超;厦门大学开发仿生态染色生成技术[N];中国纺织报;2014年

2 特约记者 田祯福 通讯员 陈伯家;全国唯一大米多肽生成技术成果在大悟落地[N];孝感日报;2014年

3 晓舟;开发人机界面无需编程[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丽丽;基于六角格的初始划界方案线辅助生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丙展;基于S1000D规范的IETM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瑞瑞;基于多角度的多视影像真正射影像生成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朱朋;多核处理器功能验证的测试平台优化和激励生成技术[D];浙江大学;2015年

4 董井然;国民经济动员预案生成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梁伟;抗攻击测试攻击方案生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李飞飞;从TTCN-3到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周娜;多视点视频会议中人眼互视环境生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朱志辉;面向传输的视频结构化与摘要生成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张烁;多模式网络流量生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徐玉霞;书法牌匾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多核处理器功能验证的测试平台优化和激励生成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61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