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7:06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唯收视率论引导下的我国电视真人秀走进了“娱乐至上”的怪圈,电视的娱乐功能逐渐遮蔽了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电视真人秀的的人物形象呈现中,弱势群体与社会上层的两个极端成为了吸引受众、争夺话题的“奇观”,中间阶层作为广告标的、受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视需求及其在电视真人秀中的形象呈现却被选择性忽视。中间阶层这一群体形象的“失语”导致了电视媒介的高质量受众流失,受众的流失反过来又加剧了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的失衡。本文试从受众、传播者、管理者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厘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呼吁电视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管理制度的完善、节目制作的创新与变革。从电视从业者的角度考虑,如何对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的失衡进行纠偏,帮助我国电视文化产品增强实力、形成产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 人物形象呈现 中间阶层 节目策划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文献综述11-13
  •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13-15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15-16
  • 一、电视人物形象内涵16-24
  • (一)核心概念界定17-21
  • 1.电视真人秀17-18
  • 2.人物形象18-19
  • 3.中间阶层19-21
  • (二)电视人物形象内涵21-22
  • (三)传播要素与传播目的22-24
  • 二、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概况24-34
  • (一)弱势群体:寻求同情、生活艰难24-26
  • (二)社会上层:挥金如土、光鲜亮丽26-30
  • (三)中间阶层:广告目标、难觅踪影30-34
  • 三、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受众分布概况解析34-39
  • (一)受众的年龄差异与学历程度35-36
  • (二)受众的收视模式与收视习惯36-37
  • (三)受众的职业类型与收入水平37-39
  • 四、当前我国电视真人秀人物形象的断层成因39-48
  • (一)受众心理的错解39-42
  • 1.猎奇心理39-40
  • 2.寻求非常态40-41
  • 3.舒缓压力41-42
  • (二)制作模式的制约42-45
  • 1.节目引进简单化42-43
  • 2.节目策划作坊化43-44
  • 3.节目制作程式化44-45
  • (三)管理制度的限制45-48
  • 1.宣传模式较落后45-46
  • 2.市场转型不充分46-47
  • 3.评价体系不完善47-48
  • 五、对我国电视真人秀形象呈现上的改进建议48-54
  • (一)以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引领社会风尚48-49
  • (二)以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提升节目厚度49-50
  • (三)以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推崇实干精神50-51
  • (四)以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关照社会现实51-52
  • (五)以人物形象的普遍性回应受众需求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若辰;;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09期

2 李师荀;;“中国第一夫人”形象建构及其传播价值[J];新闻世界;2015年04期

3 罗菁;武瑾;;户外真人秀从“真现”到“真秀”的嬗变之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05期

4 方毅华;孙芙佳;;人物类特稿叙事规律探析——以改版后《人物》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罗姣姣;;平民化与社会性——明星真人秀的叙事原则与内核[J];青年记者;2014年36期

6 刘思聪;;试论国内近期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儿童形象“成人化”塑造[J];东方艺术;2014年S2期

7 苗棣;王更新;;纪实话语与戏剧结构——电视真人秀的叙事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8 郝丽婷;;浅析《爸爸回来了》的结构与内容设置[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5期

9 李素琴;;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社会阶层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4期

10 王星;;城市农民工形象建构与歧视集中效应[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学艺;;建构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结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视真人秀中人物形象呈现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6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