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7 02:0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92只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模型(diabetes mellitus,DM),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表皮生长因子组、黄芪注射液小剂量组、黄芪注射液中剂量组及黄芪注射液大剂量组。8周以后在大鼠背部作以深达深肌膜、直径为20mm的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即糖尿病溃疡模型(diabetic ulcer,DU)。于创面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观察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在创面愈合过程中(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切取创面内及创周皮肤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观察β1整合素、K19、PCNA的水平变化;运用Western Blot、Real Time-q PCR等相关技术,分别从m RNA和蛋白水平,观察Wnt1、Wnt3a、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 D1的表达变化,以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表皮干细胞角度,围绕“上皮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1713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 大鼠创面造模及测量面积过程
第二批取创面内及创周皮肤组织。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以单次腹腔内注射水合氯醛(400mg/kg体质量)麻醉后,剪取背部圆形创面组织,将创面组织切分成三份,一份创面组织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于石蜡包埋切片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一份创面组织置于无菌细胞冻存管中,放....
图2 正常对照大鼠与糖尿病模型大鼠总体观察对比
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着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形明显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薄,毛发失去光泽、发黄、杂乱,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明显,体重持续下降。而正常对照大鼠毛发光亮,皮下脂肪丰满,体重逐渐增长。见图2。2.3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变化情况
图3 大鼠糖尿病造模体重变化图
各组间造模前基础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注射STZ之后,糖尿病大鼠体重逐渐下降,并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见表1,图3。2.3.2大鼠血糖变化情况
图4 大鼠糖尿病造模前后血糖变化
在注射STZ前,正常对照与DM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注射STZ之后,DM大鼠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图4。2.4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比较
本文编号:4041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041713.html
上一篇:miR-206靶向调控EVI-1对EGFR + 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