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7:13

  本文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概念隐喻 隐喻认知 词汇教学


【摘要】: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隐喻起到的是修饰点缀的作用。与传统隐喻观相比较而言,现代隐喻观不仅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隐喻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此观点主要来源于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此著作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领域向另一个概念领域的映射,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是认知的产物,因此以隐喻作为认知工具来研究语言习得,尤其是二语习得是非常有必要的。隐喻和语言学习中的词汇学习有密切的联系,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架起了两者之间的桥梁。 本文通过对隐喻理论的背景、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特点、作用机理及其语言功能等的详细探讨,将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之中,剖析了如何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所应理解的词汇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习者词汇学习的能力。本文作者利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一次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意在达到提高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词汇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李少玲;黄清心;;从认知角度研究概念隐喻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3 刘娇;;论概念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4 邹湘西;;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5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教师;2011年17期

6 钟晶;;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7 祖林;马宁;赵乔;;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语义解读[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8 马蕾蕾;侯松山;;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9 李明贤;;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张岩岩;;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3 冀东晓;;住宅玄关设计[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祝建华;;从基本原理看数字鸿沟(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IT产业与现代文明传播”信息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锦勋;挖掘品牌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熊伟 整理;回到“多媒体”交流的“村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波;你的声音是什么颜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金凤;隐喻的生成机制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陈英烨;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广告中的隐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廖羽;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正荣;水利工程英语词汇隐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杨璐;《红楼梦》中花喻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邢锐;概念隐喻理论关照下的英汉习语对比分析[D];中北大学;2010年

7 吴华;英汉天气词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黎新;奈达的对等理论与广告隐喻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朱凤梅;浅论如何提高二语学生隐喻意识[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4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4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