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史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8:24
本文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史论研究
【摘要】:由《文心雕龙·论说》篇“辨史则与赞评齐行”一句可知即有史论这一文类。在论体中,史论占有尤其重要的位置,萧统《文选》目录甚至在论体之外单设史论一体,将史论放在与论体并列的位置。史论从作者角度可分为史家之论及文士之论两个部分。文士之论是对史家之论的进一步发展。唐宋八大家的史论属于文士之论,且代表了史论成熟定型时期的高峰水平。史论功用性很强,主要表现为对当代的指导意义和借古讽今两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唐宋八家史论共有164篇。以议论对象为标准将唐宋八家史论分为人物类、朝代类和典章类三类。人物类史论内容集中在对帝王的谴责与规劝、对将相的褒贬、对文士的接受与批判三个方面。朝代类史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得天下与治理天下两个方面。典章类史论论文数量较少主要是梳理前代史书、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前代史书中迷信谶纬思想的纠正,强调制度礼乐等对治国的辅助作用等几方面。唐宋古文八大家作为一个群体,因古文成就而被人们组合在一起,文风有共性但也各有千秋。八大家史论风格共性体现在语言尚实和结构规范两方面。八大家推崇古文,反对骈文,崇尚质朴简洁,不喜浮糜文风,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行文格式相似,逐渐形成一套论文写作规范,甚至被推广开来。究其史论风格不同:韩柳意气风发、闳中肆外,苏洵纵横明朗、贵实有为,欧阳修平易条畅、优游从容,曾巩赡裕详实、婉约优美,王安石高远重德、严谨立论,苏轼纵情奔放、出人意表,苏辙烟波浩渺、一唱三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臣;;论柳宗元《非国语》的政论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2 徐文明;苏洵与王安石思想异同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周先慎;论苏轼的人格魅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周国林;评苏轼的人物史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陈晓芬;苏轼史论文中的人格思考[J];吉安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吴琳;苏洵与释道[J];宗教学研究;1999年02期
7 李浩;唐代关中的文学士族[J];文学遗产;1999年03期
8 周楚汉;苏洵文章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9 李建国;唐宋散文革新与传统人文精神[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10 杨庆存;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静;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文海;柳宗元论说体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晓萍;苏轼“论”体文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栾莉舒;苏轼论体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5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516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