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召唤结构看伍绮诗《无声告白》的文学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0-01-30 12:23
【摘要】:作为二十一世纪初出茅庐的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处女作《无声告白》自2014年刚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并且荣获亚马逊美国网站年度最佳图书。虽然伍绮诗只出版了一部作品,但她的才华已经能从这部处女作中表现出来。这本小说以细腻、婉转的笔触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华裔家庭的悲剧故事,反应了华裔家庭中家长的教育问题及孩子的成长问题。众多书评家对这部小说进行了有关人物形象描写以及族裔主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书评以及研究几乎都没有对小说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将长期以来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化族裔研究主题扩展到文学审美价值研究主题。本文以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为研究文本,以接受美学理论中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为理论基础,全面分析伍绮诗《无声告白》文本,得出其文学审美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无声告白》这部作品及其作者伍绮诗,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以及国内接受美学大家朱立元文学作品五层面以及国内外对其进行的学术研究和运用。紧接着,论文从朱立元提出的文学作品五层面中的三层—语义构建层、修辞层、思想感情层,以及本书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这几方面分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特点。《无声告白》这部作品不管是从独特的叙事结构,大量模糊的词语意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还是复杂的思想感情来说,都充满了召唤结构,这不断召唤读者参与到作品的意义构建中,使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完全开放,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文学审美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从作品的不同层面所反映,所体现。笔者希望能有更多对华裔美国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和学者参与到对《无声告白》的研究中来,丰富它的研究成果。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文能对将来《无声告白》的学术研究以及伍绮诗未来更多作品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卫峰;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文学审美的新趋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冯惠玲;;文学审美:读者永恒的心灵渴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政;;网络文学审美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2013年01期

4 高侠;中西文学审美主体意识的历史进向[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张杰;文化转型背景下文学审美价值的凸显[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6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程丽蓉;;让文学审美回归课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5期

8 陈长海;;文学审美的心理支持[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5期

9 蔡梅娟;;文学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存理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10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文学审美伦理的失据与抗争[J];江淮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羊子;;构筑贯通古今的桥梁——郁沅《文学审美意识论稿》述评[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2 马小朝;;典型与意境——中西文学审美建构理想比较[A];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总第五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陈美兰 汪树东;坚守文学审美的高标准[N];文艺报;2014年

2 杨扬;城市化与文学审美的变化[N];解放日报;2004年

3 杨扬;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N];文艺报;2005年

4 王晓芳;培养中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有四招[N];四川科技报;2005年

5 雷泓霈;“肢解”课文与文学审美[N];中国艺术报;2014年

6 ;什么是儿童文学审美的重心[N];文艺报;2007年

7 刘起林;文学审美建构与核心价值观引领[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扬;《米歇尔·奥巴马传:黑色崛起》汉译的历史忠实和文学审美探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徐荷新;文学审美与国民道德重建:王国维的文学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曾小语;从召唤结构看伍绮诗《无声告白》的文学审美价值[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罗仪奎;试论文学审美中理解的整体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惠玲;文学审美的“新世纪”想象[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6 高淳海;文学审美阅读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傅一岑;“自然”观与文学审美理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蔺丹;对比中发掘洮泯“花儿”的文学审美价值[D];兰州大学;2012年

9 任继敏;幼儿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穆旭光;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4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574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