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带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博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9:41
【摘要】: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价值最突出的自然遗产之一。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47处世界遗产中一个特殊类型的世界遗产。一直以来,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人地关系矛盾,从遗产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失衡的内在根源着手,认为造成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失衡的原因最主要是:社区居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与满足。社区居民是遗产保护最主要的群体,围绕其存在的生活和生计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博弈模型,展开博弈研究,探索遗产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从而实现如下目的:第一,缓解遗产地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关系,实现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特别是大熊猫生境的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第二,为自然遗产地的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提高遗产地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第三,为中国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有效思路,促进自然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为案例地,通过应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对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带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展开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从事采药、放牧、耕种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传统农业活动,其中非农业活动主要是外出务工。居民遗产保护意识较好,但缺乏对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给遗产地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的认知,遗产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2)夹金山脉地区居民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经济收入、工作和劳动条件、农村交通条件和教育条件显著相关。(3)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干扰、人为干扰和社区居民为维持生计而对遗产利用开发产生的影响。(4)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遗产保护与居民生计问题、资源恶性循环利用问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博弈分析显示:遗产管理部门应加强遗产保护监测机制,引导社区居民对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并积极引进社区生计替代项目,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少白;汪秉宁;;中国最有吸引力的自然美景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旅游推荐[J];风景名胜;2006年09期

2 雷东军;打伞看熊猫[J];文明;2005年09期

3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J];风景名胜;2006年09期

4 高富华;;一个宁波人的“熊猫人生”[J];龙门阵;2006年09期

5 ;帮我们拯救熊猫的客厅[J];科学家;2014年06期

6 钟文;;“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J];杭州通讯;2006年07期

7 曾飞;;“熊猫局长”与他的熊猫爱情走廊[J];新天地;2006年12期

8 张勇;华山申报世界双遗产当快行[J];西部大开发;2004年12期

9 高富华;王永;;夹金山 上帝遗忘的后花园——随世遗专家考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J];风景名胜;2006年09期

10 郭中朝;;再回映秀[J];延安文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艾;;岷山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估[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申国珍;李俊清;;大熊猫栖息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雯;冉江洪;廖丽欢;杨旭煜;尚涛;;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利用格局的影响[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傅之屏;宋曰聪;杨远兵;陈光升;王雄清;杨丽红;江跃勇;;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影响模型的建立与运用[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肖华蓉;陈其兵;葛荣;;地震灾害后大熊猫栖息地竹类采笋标准的研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6 李天文;吴琳;;基于GIS的大熊猫栖息地环境质量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孟涛;朱立峰;李明;魏辅文;;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历史变迁[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于慧;赵永涛;罗勇;韦杰;马月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边缘带经济协调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黄易;夏自谦;;基于GIS及Oracle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景观尺度评估[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小佳;确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记者  张玉玲;“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N];光明日报;2006年

3 刘永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名录[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4 本版编辑 记者 谭江琦 黄玲 记者 松涛 记者 李秋怡;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N];四川日报;2006年

5 夏丽莎 记者 夏先清;岷山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献给地球的礼物”[N];四川日报;2006年

6 张国旺 白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N];西部时报;2006年

7 万金龙;川陕甘三省联手搭“鹊桥”[N];西部时报;2006年

8 文铭权;雅安“全方位”保护大熊猫栖息地[N];四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杨平;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明年完成[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余里;四川震后大熊猫栖息地2010年将完成工程设施重建[N];西部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玉波;生态保护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社区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邓怀庆;陕西佛坪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及保护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申国珍;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4 王梦君;松潘—平武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大熊猫栖息地非使用价值评估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周婷;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带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博弈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5年

3 张锋锋;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胡桃;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气味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小红;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及其干扰因素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研究的初步系统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孙瑜;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及潜在廊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李天文;基于GIS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匡先辉;基于RS的蜂桶寨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任继文;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种子植物与植被类型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5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