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论戏剧创作审美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13 23:10
【摘要】:“接受美学”的诞生时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联邦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这个概念的核心观点就是从接受不同文艺类型作品的观众角度出发,由受众的接受程度来决定作品的美学价值。这种逆向思维的反传统研究方法和审美方式,突破传统以作家、作品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不仅将“受众”这个概念引入了美学研究维度,更是将其置于理论核心和研究的出发点,“受众”不仅仅成为美学中的重要研究因素,也是审美的发生者和决定者,这一原理与戏剧学中“观众”三度创作的重要性不谋而合,因此正是基于接受美学对受众作用及价值的肯定,本文将其理论运用于与戏剧创作之上,试图将戏剧创作这一实践在接受美学理论引导下,找到戏剧创作新的发展之路。本文从戏剧的三度创作过程分析入手,结合接受美学原理,将观众作为整个戏剧的重点,从主观审美体验出发,最后回归对主体审美的升华,即戏剧以观众为目标,又引导观众走向更高的审美趣味。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目前国内外对接受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对戏剧创作的总体把握,将本文的出发点及着重点、创新点做大致的梳理,并通过分析中西方戏剧的区别和形成原因,为正文的中国戏剧发展前景做铺垫。第一部分研究的是一度创作中剧作家对剧本的创作,通过剧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在剧本语言、内容上进行戏剧创作,实现对现实生活审美体验和其价值归宿。第二部分研究的是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行为,通过对“体验派”和“表演派”以及“表现派”的不同表演体系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即戏剧中“第四堵墙”及“陌生化间离效果”是观众审美戏剧的方法,继而说明演员通过不同的表演体系中获得适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创作方式,在二度创作中的发挥重要作用,他是观众三度创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一度创作的呈现形式。第三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观众角度的接受能力,现代戏剧创作既不能过分依赖观众、一味迎合观众,也不能孤芳自赏、将话剧悬于庙堂,而是要在商业化大潮中,保持一定的艺术层次。第四部分以及第五部分结合前几章对戏剧三度创作的分析,发现现代戏剧创作中的普遍问题,用接受美学原理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观众为出发点,最终戏剧创作又回归到观众,并且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本文力图通过对接受美学原理在戏剧创作中的应用,继而具体分析了戏剧三度创作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在每个具体的创作阶段,融合审美体验到审美价值的审美过程,使戏剧创作不再是一次单纯的实践,而是一场关乎“美”的旅行,并且在以往的戏剧论文中,对“受众”的关照更多停留在被动“观看”的状态,而本文中“受众”不再仅仅是接收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并在三度创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视作主客体的统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豹隐;促进陕西戏剧创作繁荣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戏剧;2005年04期

2 陈昆峰;英模题材戏剧创作简论[J];当代戏剧;2005年06期

3 ;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第33届年会在广元召开[J];四川戏剧;2005年06期

4 黄中骏;;切实加强“三农”题材的戏剧创作[J];戏剧之家;2007年01期

5 吕忠福;;吉林省新时期戏剧创作三题[J];戏剧文学;2007年10期

6 肖文;;新农村戏剧创作座谈会在西安举行[J];当代戏剧;2008年01期

7 杨新明;;常德戏剧创作断想[J];艺海;2008年04期

8 周作君;;戏剧创作多样化的发展[J];艺海;2008年04期

9 张鹤;;提高精品意识 繁荣戏剧创作[J];记者摇篮;2009年02期

10 周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戏剧创作[J];戏剧文学;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月亮;;对新时期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思考[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吴兆丰;;论新时期的湖南戏剧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周予援;;儿童戏剧创作的思考与演出市场的培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发展思路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4 石尚彬;;民族之正气 人性之光辉——评大型话剧《乌卡》兼述潘茂金的戏剧创作[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郭启宏;;日下退思录[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8 黄乐琴;;我们的兼职教授[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9 赵朕;;丁玲在解放区的戏剧创作[A];丁玲与中国新文学——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专集[C];1986年

10 石凌鹤;;关于郭沫若史剧创作之管窥[A];郭沫若研究:学术座谈会专辑[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静邋实习生 石鹏 朱斌斌;中国·西部7省区市戏剧创作工作会议在筑召开[N];贵州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蓝恩发;戏剧创作,向“左”走向“右”走[N];沈阳日报;2011年

3 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一级编剧 谢海威;当下戏剧创作价值选择与表达的主要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谭霈生;中国戏剧创作的问题在哪儿[N];文艺报;2013年

5 江苏省宜兴市文化馆创作员 丁国锋;戏剧创作的三个立足点[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王长安;金全才和他的戏剧创作[N];安徽日报;2014年

7 李舫;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军队获奖戏剧创作座谈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7年

8 韩晓雪;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军队获奖戏剧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7年

9 刘若鸿 通讯员  朱泓 刘苏;戏剧创作成果丰 赖有源头活水来[N];徐州日报;2007年

10 余宁;“五个一工程”军队获奖戏剧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晖;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芳芳;陈亚先戏剧创作主体意识论[D];广西大学;2015年

2 孟梦;从接受美学角度论戏剧创作审美问题[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魏静;论老舍戏剧创作中的多元化视野[D];苏州大学;2007年

4 郭琳;论尼基福罗娃戏剧创作的当下性[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王颖杰;试论曹路生戏剧创作的传统性与现代性[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6 曹溯辰;论杜国威戏剧创作[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7 潘龚凌子;历史的沉思与现实的追问[D];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

8 刘佳;理学视域下的明代前期戏剧创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肖玲;生态批评视域下杨利民戏剧创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马连花;困境与突围[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4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54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