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与西周的墓地形态及墓地与居址关系初探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K878.8;K223;K224
【部分图文】:
第三章晚商墓地形态21图3.1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大墓分布图(本图据《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大墓的建造次序与埋葬制度》图一三改绘)3.1.2小屯西北地小屯西北是一处高岗地,位于小屯宫殿区西部。1976年在此发掘了妇好墓M5①,在M5东部和南部钻探发现了6座大墓,长度均在5米左右。这一带应是殷墟早期的一处贵族墓地,发掘了其中的M17、M18②、M34、M43,这些墓葬规模均小于妇好墓,方向均为北向。M18位于M5东南部、M17位于东部、M34位于南部、M43位于西南部,均为殷墟二期墓葬。大体呈以M5为中心,其他高级贵族墓葬半环绕分布的形态。同时在M5南部还发现了17座同时期的祭祀坑,发掘者推测在殷墟二期时,这里成为殷王室的专用墓地和祭祀场所。与商时期常见的成片分布的族墓地不一样,这些墓葬分布稀疏,大墓周围都不见成群组的小墓分布③。只是到了二期以后,这里出现了小型居址、灰坑、窖穴等,还有少量小墓,应是遗址的性质发生了变化④。3.1.3小结晚商时期殷王室的专用墓地,仅见西北冈王陵区和小屯西北地两处。1、西北冈王陵区殷墟一期的墓葬与殷墟二期至四期的墓葬相比,墓室面积较小,以单、双墓道为主。四条墓道的大墓多集中分布在西区,该区应该为主墓区。分东西两区,墓葬在各区内集中分布,大致为先东区再西区埋葬的顺序。同时期墓葬见东西并列与南北纵列两种形式。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考古学报.1981,4,491-518.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小屯.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2,174-175.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70.
第三章晚商墓地形态23图3.2浮山桥北墓地平面图(本图据《山西浮山桥北商周墓》图三改绘)3.2.2灵石旌介墓地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旌介村。1976、1984-1985年共发掘了三座墓葬(M1、M2、M3),1986年钻探再次发现一些墓葬,1987年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小墓(M5)和一座车马坑。M1为南向,M2、M3为东向。墓室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M1、M2、M3。年代均为殷墟四期,略分早晚,依次为M3、M1、M2。报告根据各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并与殷墟遗址内已明确墓主身份的墓葬对比,并结合该墓地与殷墟的相对位置,认为这三座墓葬应为世代相袭的戍边的贵族。三座墓内多随葬兵器,在其东南部发现了同时期的有特殊功用的粮仓,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①。灵石旌介墓地内墓葬呈南北纵列分布,墓葬间隔不等,墓向不一,以东向墓为主(图3.3)。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灵石旌介商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商与西周的墓地形态及墓地与居址关系初探24图3.3灵石旌介商墓分布图(采自《灵石旌介商墓》图2)3.2.3苏埠屯墓地墓地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苏埠屯村东的埠岭上,分别于1965年至1966年、1986年共发掘10座商代墓葬和1座车马坑①。其中M7、M8保存较完整,其余均遭盗扰。该墓地年代从殷墟三期延续至殷墟四期。依据报告可知,墓葬均为北向。带墓道的大墓3座(M1、M11、M8)。M1是殷墟外唯一一座四墓道大墓②,面积55.75㎡,殉葬48人,等级最高。M11、M8均带一条墓道,墓室面积分别为24.78㎡、48.75㎡。M7被M6打破,墓室面积为9.49㎡。其余为小型墓葬。关于该墓地的族属,有学者认为是“薄姑氏国君的陵寝”③;也有学者认为该墓地为“亚醜”国族的墓地。从墓道均设在南边,流行腰坑、殉人、殉狗,随葬青铜器以鼎、觚、爵为主,陶器以觚、爵、簋、豆、盘、罐组合等特点来看,都与殷墟墓葬有较高一致性,说明该墓地墓主与商王室关系密切或者受到商文化的影响较深。三座规格较高的墓葬M11、M1、M8几乎南北纵列在一条直线上,等级最高的M1位于墓地中部,应是经过一定规划的。其他墓葬分布在M1和M8之间(图3.4)。①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8,17-30;山东省考古文物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254-273.②西墓道、北墓道、东墓道都被破坏.③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向明;;陶寺墓地分析[J];南方文物;2019年06期
2 王天佑;陈云洪;原海兵;白铁勇;;四川成都双元村东周墓地一五四号墓发掘[J];考古学报;2020年03期
3 何驽;;关于陶寺早期王族墓地的几点思考[J];三代考古;2018年00期
4 翟楊;;好川墓地社会结构分析[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8年00期
5 侯卫东;;荆门罗坡岗墓地研究[J];华夏考古;2012年03期
6 陈畅;;饮牛沟墓地形态和社会结构研究[J];北方文物;2009年01期
7 谢尧亭;杨及耘;;等级分明的墓地[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2期
8 陈畅;;忻州窑子墓地社会学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3年02期
9 戴向明;裴李岗墓地新探[J];华夏考古;1996年03期
10 王根富;花厅墓地初探[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旭;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赵永生;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周亚威;北京延庆西屯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蒋志龙;金莲山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习通源;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东天山地区聚落遗址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林森;西周基层地域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洪猛;玉皇庙文化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吕学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刀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睿洋;商与西周的墓地形态及墓地与居址关系初探[D];山西大学;2020年
2 刘琼;广西秋江史前墓地试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李婕;上马墓地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雷少;关中地区西周墓地等级现象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雅文;黄河流域夏商周墓地性别分布形态研究[D];山西大学;2020年
6 董萨日娜;南宝力皋吐墓地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李飞;贵州威宁银子坛墓地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赵玉婷;城市经营性墓地使用权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周静;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登科;墓地使用权法律问题探究[D];兰州大学;2020年
本文编号:2882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8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