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史视野中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发布时间:2021-04-23 19:37
  “现实主义冲击波”是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文学思潮,其文学影响与文学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回潮中的重要一环,它深度参与了对“85新潮”延续至1990年代初遗留下的过度形式实验、私语化、封闭式等问题的纠偏,重启文学介入现实的对话,为沉闷已久的文坛带来新气象,对1990年代乃至新世纪文学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学界对于“现实主义冲击波”的研究局限于从代表作家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等层面进行分析,究其一点而不计其余,未能将其“发生—发展”的脉络做一个清晰梳理,缺乏一种“大历史观”的视野。因此,本文旨在从1990年代市场经济、文学机制变动等方面发掘“现实主义冲击波”现象发生的原因,完成对此现象脉络的梳理,把在某种程度上“被压抑”的文学现象重新打捞出来,对被主流文学史叙述所遮蔽的许多问题重新发掘,意在与1990年代以来的主流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对话,打破主流文学史对“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固化评价,试图用相对整体和贯通性的历史视野来重新评价“现实主义冲击波”。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讨论1990年代期刊造势下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从1990年代期刊生产机制的变化所衍生出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1990年代期刊造势下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第一节 “三驾马车”的话题制造与1990年代期刊生产机制
    第二节 《时代文学》《上海文学》“编者的话”专栏与“现实主义冲击波”
    第三节 国家文艺政策主导下的《人民文学》《文艺报》与“现实主义冲击波”
第二章 “现实主义冲击波”对“改革文学”的继承与突变
    第一节 “改革”历史语境下的两种书写态势
    第二节 国家话语权力的转变——由高度集中到隐形渗透
第三章 “现实主义冲击波”对新写实小说的回应和拓展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与90年代现实主义回潮
    第二节 生存写作背后两种不同价值指向
第四章 新世纪文学视野下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再定位
    第一节 “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深化——新世纪底层文学
    第二节 批评的错位/滞后?—“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困境与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文学的接续与更新——基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报》的文学史考察[J]. 黄发有.  文学评论. 2018(05)
[2]80、90年代之间的“新写实”[J]. 王干,赵天成.  文艺争鸣. 2015(06)
[3]底层写作、纯文学与1980年代[J]. 马兵.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03)
[4]《新星》与“体制内”改革叙事——兼及对“改革文学”的反思[J]. 杨庆祥.  南方文坛. 2008(05)
[5]霓虹[J]. 曹征路.  当代. 2006(05)
[6]那儿[J]. 曹征路.  当代. 2004(05)
[7]好“自我”而知其恶[J]. 韩少功.  上海文学. 2001(05)
[8]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J]. 李陀,李静.  上海文学. 2001(03)
[9]下岗女工日记(1999)[J]. 陆景云.  天涯. 2000(01)
[10]关于现实主义的一些思考[J]. 陈冲.  文学评论. 1998(06)



本文编号:315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5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