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故事的现代“重写型”作品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5:00

  本文关键词:白蛇传故事的现代“重写型”作品系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蛇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故事主题、故事人物都为人所熟知。它起源于宋,经过明、清两朝的发展已基本定型。伴随着故事的千年流变,“白蛇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与最初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白蛇传”的故事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历代文人的“加工”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故事。到了现代,“白蛇传”仍受到不少作家的亲睐,他们通过对故事进行重新阐释,使之散发出全新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了九部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具有代表性的“白蛇传”现代重写型作品,它们是平襟亚的《新白蛇传》(1942年)、卫聚贤的《雷峰塔》(1944年)、张恨水的《白蛇传》(1954年)、田汉的《白蛇传》(1954年)、赵清阁的《白蛇传》(1956年)、刘以鬯的《蛇》(1978年)、李碧华的《青蛇》(1986年)、严歌苓的《白蛇》(1998年)、李锐、蒋韵合著的《人间》(2007年)。这九个文本在故事人物、情节、主题上分别呈现出“讽喻性”书写、“经典化”书写、“传奇化”书写、“拼贴”书写的写作特征,展现了“白蛇传”在现代文学书写中的流变特点。平襟亚与卫聚贤的“白蛇传”作于四十年代初的抗战背景下,作家把“白蛇传”改写成了一部暴露黑暗、揭露丑恶人性的讽刺剧,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特点;张恨水、田汉、赵清阁三人的“白蛇传”重写作品作于解放之初的五十年代,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他们笔下的“白蛇传”延续了反封建主题,表现出了强烈的阶级意识,因而在当时“一体化”的语境中带有“经典化”书写的特点;李碧华与李锐的“白蛇传”则将古老的传说故事演绎至现代社会,在传统故事框架下又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价值,带有浓厚的“传奇”书写意味;而刘以鬯和严歌苓的“白蛇传”则更符合后现代写作的特点,将文本彻底从传统故事的固有模式中突围,通过“消解”原故事的人物、情节、主题来重新“建构”起全新的价值意义,从而赋予传说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白蛇传 重写 重写型作品 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2
  • 第一章 民族危亡时期的讽喻性书写:从平襟亚到卫聚贤12-23
  • 第一节 故事与人物:对“前文本”的颠覆12-15
  • 第二节 写作姿态:与“抗战”时代精神的契合15-18
  • 第三节 价值得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8-23
  • 第二章 “一体化”文学语境中的“经典化”书写:从田汉、张恨水到赵清阁23-39
  • 第一节 故事与人物:反封建主题的彰显23-30
  • 第二节 写作姿态:“个人”与“集体”间的艰难调适30-33
  • 第三节 价值得失:“经典化”的歧途33-39
  • 第三章 文学“市场化”机制下的“传奇化”书写:从李碧华到李锐39-54
  • 第一节 故事与人物:古今杂糅的另类书写39-45
  • 第二节 写作姿态:“传奇化”笔法的艺术独创性45-50
  • 第三节 价值得失:文学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50-54
  • 第四章 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中的“拼贴”书写:从刘以鬯到严歌苓54-65
  • 第一节 故事与人物:对前文本的解构以及建构54-58
  • 第二节 创作姿态: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创新“实验”58-61
  • 第三节 价值得失:“苏古掇新”中激发新意61-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霞;;试析白蛇传故事的民俗文化内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祁建;白蛇传[J];戏剧报;1960年01期

3 丁杨;;白蛇传的另一种重述[J];明日风尚(生活态度);2007年06期

4 余耀中;;寻寻觅觅白蛇传[J];金山;2007年03期

5 董上德;;“白蛇传故事”与重释性叙述[J];文史知识;2008年02期

6 高艳芳;;民间传说生产性保护传承论析——结合民间传说白蛇传谈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高艳芳;;白蛇传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宋欣然;;白蛇传的流变与民间传说中的图腾禁忌主题[J];青春岁月;2013年13期

9 李东军;白蛇传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嬗变[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袁益梅;;白蛇传故事溯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新生;白蛇传文化让镇江灵动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杜洁芳;白蛇传传说急需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董城;客观看待视觉交响京剧《新白蛇传》[N];光明日报;2009年

4 胡沁;《新白蛇传》新从何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吴晓梅;《新白蛇传》:北京文化新景观[N];中国旅游报;2008年

6 叶明e

本文编号:320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0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