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文化现象调查与地方品牌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00:48
本文以马可音乐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品牌的建构。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等途径,分析了徐州地区的马可音乐文化现象,并提出以马可的名人效应来建构徐州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基于音乐文化传播研究方法,在对音乐文化传播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前,先对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徐州地区本土文化特征的分析,总结马可先生人文情怀形成因素。通过走访马可曾就读学校——徐州五中,在对马可出生与成长地的调查基础上,阐述马可音乐作品中的徐州地方音乐因素及马可性格中的徐州人文精神。通过走访徐州文化单位和文化团体,在对徐州建构马可文化品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传播学理论,即“5W”模式,分析徐州马可城市文化传播现状与目前徐州发展马可文化品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通过赴京参加马可学术座谈会和采访马可曾就读学校——河南大学,分析其他地区宣扬马可音乐文化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徐州地区建构马可城市文化品牌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建构马可名人形象对于徐州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旨在为徐州树立马可名人文化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培心中学就读时期弹琵琶的马可(徐州五中保存)
3马可人文情怀成因的调查与分析13少关于徐州的记录,马可在离开家乡徐州后还心系故土,曾多次回到家乡,笔者通过查阅徐州日报数字报纸发现,有部分关于此的记录,《马可日记》中写到“早上报纸以大字标出家乡解放的消息。徐州,这是抚养了我二十年的地方。”1953年,马可再次回到徐州,《马可日记》中写到“七月间全家回了一趟……在徐州住了五天,仿古,怀旧,又被邀参加了四次报告与座谈。”图3-1在培心中学就读时期弹琵琶的马可(徐州五中保存)Figure3-1MakeplayingPipainPeixinmiddleschool(preservedinXuzhouNo.5MiddleSchool)图3-21949年11月,马可被培正中学聘为校董,左二为马可(徐州五中保存)Figure3-2InNovember1949,MakewasemployedasthedirectorofPeizhengmiddleschool,andMakewasthesecondfromtheleft(preservedinXuzhouNo.5MiddleSchool)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143.2马可音乐作品中的徐州地方音乐因素分析(AnalysisofXuzhouLocalMusicFactorsinMake"sMusicWorks)3.2.1运用徐州方言图3-3马可作品《小大姐》(选自马可手记《牙牙集》第一册)Figure3-3Make"s<littlesister>(fromVolumeIof<Yayaji>inMake"shandwriting)马可作品《小大姐》蕴含着浓浓的徐州地方色彩。首先,“小大姐”这个称呼就是典型的徐州方言。小大姐,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说明这个人长的年轻。该称谓属于地方性语言,不仅是徐州,江苏北部的人都喜欢这样称呼小姑娘,书面语应该叫:小姑娘、小女孩。小大姐,是针对单身女性的通用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常对初次见面不熟的女性以此称呼,更显亲昵,与小女孩的意思差不多。年长者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也常使用这个称呼。她代表着年轻女孩们的朝气蓬勃,率性无邪,单纯活泼和可爱善良。“小大姐”这个词,现在的徐州人依然会这么称呼。而且,由马可的手稿可以看出,在曲谱下方中还专门对方言的读法进行了标注。“绣花之意”,土音为cha(差)”、“恐像“何”之转音,读为‘哈’”,“何,犹言何处也”。《小大姐》本身就是一首徐州的民间歌谣,词为:小大姐,才十六,不想吃饭天天瘦。不想站,不想走,一天到晚低着头。不发冷,不发热,到底啥病猜不透。爹来问,摇摇头。娘来问,摇摇头。哥来问,不开口。嫂来问,光害羞,拉过被子蒙上头。“问俺害得什么病,嫂子嫂子你心有。”嫂子一听嘿嘿笑:“不要脸的死丫头,十六七岁想女婿,问你害羞不害羞!我这就去找咱爹娘,三天把你打发走1床上蹦下小大姐,双手就把嫂子搂。由此马可手稿可以看出,马可的《小大姐》与徐州歌谣《小大姐》的歌曲内容是相似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 马茜. 淮海文汇. 2020(01)
[2]习近平关于城市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探析[J]. 荆蕙兰,史泽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钢琴音乐节运营的深圳实践及其品牌价值评估[J]. 连苹,陈敏. 人民音乐. 2019(06)
[4]徐州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张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9)
[5]“纪念马可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院长致辞[J]. 王黎光. 中国音乐. 2018(05)
[6]从牙牙学语到中国新歌剧的开创者——为纪念作曲家马可诞辰100周年而作[J]. 周勤如. 音乐研究. 2018(05)
[7]民族歌剧音乐创作范式的奠基人与完形者——马可歌剧创作生涯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J]. 居其宏. 音乐研究. 2018(05)
[8]萃取校园文化精髓 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和”文化精髓提炼为例[J]. 章结来. 华夏教师. 2018(22)
[9]马可的音乐遗产[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2018(08)
[10]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文化品牌打造[J]. 杨武,罗娇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新黄岛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策略研究[D]. 彭云杰.中国海洋大学 2014
[2]城市文化品牌定位研究[D]. 侯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3]玉溪城市形象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D]. 周圆苑.西南大学 2011
[4]马可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邹允.曲阜师范大学 2007
[5]论马可的歌剧创作及其历史贡献[D]. 杜娟.河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01766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培心中学就读时期弹琵琶的马可(徐州五中保存)
3马可人文情怀成因的调查与分析13少关于徐州的记录,马可在离开家乡徐州后还心系故土,曾多次回到家乡,笔者通过查阅徐州日报数字报纸发现,有部分关于此的记录,《马可日记》中写到“早上报纸以大字标出家乡解放的消息。徐州,这是抚养了我二十年的地方。”1953年,马可再次回到徐州,《马可日记》中写到“七月间全家回了一趟……在徐州住了五天,仿古,怀旧,又被邀参加了四次报告与座谈。”图3-1在培心中学就读时期弹琵琶的马可(徐州五中保存)Figure3-1MakeplayingPipainPeixinmiddleschool(preservedinXuzhouNo.5MiddleSchool)图3-21949年11月,马可被培正中学聘为校董,左二为马可(徐州五中保存)Figure3-2InNovember1949,MakewasemployedasthedirectorofPeizhengmiddleschool,andMakewasthesecondfromtheleft(preservedinXuzhouNo.5MiddleSchool)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143.2马可音乐作品中的徐州地方音乐因素分析(AnalysisofXuzhouLocalMusicFactorsinMake"sMusicWorks)3.2.1运用徐州方言图3-3马可作品《小大姐》(选自马可手记《牙牙集》第一册)Figure3-3Make"s<littlesister>(fromVolumeIof<Yayaji>inMake"shandwriting)马可作品《小大姐》蕴含着浓浓的徐州地方色彩。首先,“小大姐”这个称呼就是典型的徐州方言。小大姐,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说明这个人长的年轻。该称谓属于地方性语言,不仅是徐州,江苏北部的人都喜欢这样称呼小姑娘,书面语应该叫:小姑娘、小女孩。小大姐,是针对单身女性的通用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常对初次见面不熟的女性以此称呼,更显亲昵,与小女孩的意思差不多。年长者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也常使用这个称呼。她代表着年轻女孩们的朝气蓬勃,率性无邪,单纯活泼和可爱善良。“小大姐”这个词,现在的徐州人依然会这么称呼。而且,由马可的手稿可以看出,在曲谱下方中还专门对方言的读法进行了标注。“绣花之意”,土音为cha(差)”、“恐像“何”之转音,读为‘哈’”,“何,犹言何处也”。《小大姐》本身就是一首徐州的民间歌谣,词为:小大姐,才十六,不想吃饭天天瘦。不想站,不想走,一天到晚低着头。不发冷,不发热,到底啥病猜不透。爹来问,摇摇头。娘来问,摇摇头。哥来问,不开口。嫂来问,光害羞,拉过被子蒙上头。“问俺害得什么病,嫂子嫂子你心有。”嫂子一听嘿嘿笑:“不要脸的死丫头,十六七岁想女婿,问你害羞不害羞!我这就去找咱爹娘,三天把你打发走1床上蹦下小大姐,双手就把嫂子搂。由此马可手稿可以看出,马可的《小大姐》与徐州歌谣《小大姐》的歌曲内容是相似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 马茜. 淮海文汇. 2020(01)
[2]习近平关于城市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探析[J]. 荆蕙兰,史泽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钢琴音乐节运营的深圳实践及其品牌价值评估[J]. 连苹,陈敏. 人民音乐. 2019(06)
[4]徐州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张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9)
[5]“纪念马可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院长致辞[J]. 王黎光. 中国音乐. 2018(05)
[6]从牙牙学语到中国新歌剧的开创者——为纪念作曲家马可诞辰100周年而作[J]. 周勤如. 音乐研究. 2018(05)
[7]民族歌剧音乐创作范式的奠基人与完形者——马可歌剧创作生涯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J]. 居其宏. 音乐研究. 2018(05)
[8]萃取校园文化精髓 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和”文化精髓提炼为例[J]. 章结来. 华夏教师. 2018(22)
[9]马可的音乐遗产[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2018(08)
[10]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文化品牌打造[J]. 杨武,罗娇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新黄岛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策略研究[D]. 彭云杰.中国海洋大学 2014
[2]城市文化品牌定位研究[D]. 侯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3]玉溪城市形象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D]. 周圆苑.西南大学 2011
[4]马可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邹允.曲阜师范大学 2007
[5]论马可的歌剧创作及其历史贡献[D]. 杜娟.河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01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0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