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礼、胡文英“楚辞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21:28
有清一代,乾嘉汉学发皇,陈本礼、胡文英在优越的学术环境下,推原稽考、钩沉发明赋予《楚辞》新的魅力与价值。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乾嘉《楚辞》注本研究有了很大拓展,但有关陈本礼《屈辞精义》、胡文英《屈骚指掌》的创见较少且论见各异。因此,文章以陈、胡两部《楚辞》注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多维度、多视角把握陈、胡治学理路与注骚观念的异同,竭力理清注骚家的心路历程,借此机会为探究乾嘉楚辞学发展脉络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线索。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陈、胡注骚背景概述。着重介绍乾嘉时期社会环境与文化政策的基本情况,详细论述乾嘉学术思潮、《楚辞》注释史的基本样貌,为探究陈、胡“楚辞观”异同提供理据支撑。第二部分归纳分析陈、胡注骚特色的相同点。通过发掘陈、胡注本在文脉阐释、征订讹误、以“诗”解方面的共性,进一步探讨二者“楚辞观”的基本内涵,借此窥探陈、胡学术思想中的朴学精神,为二者在乾嘉《楚辞》研究领域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第三部分注重辨析陈、胡注骚特色的不同点。通过比较笺注样式、文辞批评、义理阐释、训诂考据方面的不同,更为细致地探究二者“楚辞观”的差异,从而窥探陈、胡治学精神与注骚理念的前后变化...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范围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1.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现状
2.胡文英《屈骚指掌》研究现状
一、陈、胡注骚背景概述
(一)乾嘉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政策
1.乾嘉时期的社会背景
2.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
(二)乾嘉时期的学术思潮与楚辞学概况
1.乾嘉时期的学术思潮
2.乾嘉时期楚辞学概况
二、陈、胡注骚特色的相同点
(一)推究屈赋文脉,发掘屈子文心
1.陈、胡对屈赋文脉的分析
2.陈、胡对屈子文心的探论
(二)正视旧注之误,订正讹误谬论
1.陈氏专设“正误”修订讹误
2.胡氏随文校证,严谨细致
(三)承袭“以诗解骚”的注骚传统
1.以《诗》中之言解骚释义
2.参引诸家诗词解骚释义
三、陈、胡注骚特色的不同点
(一)文本阐释的样式不同
(二)文辞批评的侧重不同
1.陈氏析文兼采,细致全面
2.胡氏单论比兴,言简意赅
(三)义理阐释的程度不同
1.陈氏缺少对义理的阐释
2.胡氏注重对义理的阐释
(四)训诂考据的态度不同
四、陈、胡解骚异同的原因
(一)陈、胡注骚特色相同的原因
1.陈、胡对屈赋文学价值的企慕与思考
2.陈、胡对乾嘉考据学价值观的认同
(二)陈、胡注骚特色不同的原因
1.陈、胡治学理路的选择不同
2.陈、胡社会属性迥异导致阐释倾向不同
五、陈、胡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一)陈氏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二)胡氏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乾嘉汉学“吴派”观念建构历程及学派分野启示[J]. 王祥辰.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6)
[2]清代考据学派的学术特色及学术贡献[J]. 郭康松,陈莉. 史学史研究. 2019(02)
[3]社会控制与清朝考据学兴起的相关性——以文字狱为视角[J]. 钱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J]. 孔定芳,林存阳. 哲学研究. 2017(06)
[5]皇权调控与士人转向:清代江南考据学派成因新论[J]. 王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6(04)
[6]清中期南北学术的分立、一统与《四库全书》的编纂[J]. 姜海军. 史学史研究. 2016(02)
[7]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J]. 罗检秋. 江海学刊. 2016(03)
[8]论清代楚辞文学艺术研究的特点与成就[J]. 陈欣. 学术交流. 2016(01)
[9]乾嘉时期考据与文学之争的源起考辨[J]. 梁结玲.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1)
[10]胡文英《屈骚指掌》成书的背景研究[J]. 季晓菁.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硕士论文
[1]清代浙派汉宋兼采思想研究[D]. 杨菁.西南大学 2019
[2]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D]. 刘晓艳.贵州大学 2018
[3]胡文英与《屈骚指掌》研究[D]. 林冉.郑州大学 2017
[4]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D]. 周思含.陕西师范大学 2016
[5]郑玄《毛诗笺》训诂研究[D]. 段虹羽.沈阳师范大学 2015
[6]清代《楚辞》注本序跋研究[D]. 文科.广西大学 2014
[7]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D]. 姚书平.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6573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范围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1.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现状
2.胡文英《屈骚指掌》研究现状
一、陈、胡注骚背景概述
(一)乾嘉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政策
1.乾嘉时期的社会背景
2.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
(二)乾嘉时期的学术思潮与楚辞学概况
1.乾嘉时期的学术思潮
2.乾嘉时期楚辞学概况
二、陈、胡注骚特色的相同点
(一)推究屈赋文脉,发掘屈子文心
1.陈、胡对屈赋文脉的分析
2.陈、胡对屈子文心的探论
(二)正视旧注之误,订正讹误谬论
1.陈氏专设“正误”修订讹误
2.胡氏随文校证,严谨细致
(三)承袭“以诗解骚”的注骚传统
1.以《诗》中之言解骚释义
2.参引诸家诗词解骚释义
三、陈、胡注骚特色的不同点
(一)文本阐释的样式不同
(二)文辞批评的侧重不同
1.陈氏析文兼采,细致全面
2.胡氏单论比兴,言简意赅
(三)义理阐释的程度不同
1.陈氏缺少对义理的阐释
2.胡氏注重对义理的阐释
(四)训诂考据的态度不同
四、陈、胡解骚异同的原因
(一)陈、胡注骚特色相同的原因
1.陈、胡对屈赋文学价值的企慕与思考
2.陈、胡对乾嘉考据学价值观的认同
(二)陈、胡注骚特色不同的原因
1.陈、胡治学理路的选择不同
2.陈、胡社会属性迥异导致阐释倾向不同
五、陈、胡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一)陈氏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二)胡氏注本在乾嘉《楚辞》注释史上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乾嘉汉学“吴派”观念建构历程及学派分野启示[J]. 王祥辰.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6)
[2]清代考据学派的学术特色及学术贡献[J]. 郭康松,陈莉. 史学史研究. 2019(02)
[3]社会控制与清朝考据学兴起的相关性——以文字狱为视角[J]. 钱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J]. 孔定芳,林存阳. 哲学研究. 2017(06)
[5]皇权调控与士人转向:清代江南考据学派成因新论[J]. 王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6(04)
[6]清中期南北学术的分立、一统与《四库全书》的编纂[J]. 姜海军. 史学史研究. 2016(02)
[7]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J]. 罗检秋. 江海学刊. 2016(03)
[8]论清代楚辞文学艺术研究的特点与成就[J]. 陈欣. 学术交流. 2016(01)
[9]乾嘉时期考据与文学之争的源起考辨[J]. 梁结玲.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1)
[10]胡文英《屈骚指掌》成书的背景研究[J]. 季晓菁.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硕士论文
[1]清代浙派汉宋兼采思想研究[D]. 杨菁.西南大学 2019
[2]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D]. 刘晓艳.贵州大学 2018
[3]胡文英与《屈骚指掌》研究[D]. 林冉.郑州大学 2017
[4]陈本礼《屈辞精义》研究[D]. 周思含.陕西师范大学 2016
[5]郑玄《毛诗笺》训诂研究[D]. 段虹羽.沈阳师范大学 2015
[6]清代《楚辞》注本序跋研究[D]. 文科.广西大学 2014
[7]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D]. 姚书平.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06573.html
教材专著